崔植
【生卒】:772—829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公修。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崔祐甫从子。补弘文生。德宗时为补阙。元和中,为户部郎中。十二年(817),为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十五年(820),由御史中丞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长庆二年(822)罢为刑部尚书。大和二年(828),由户部尚书出为华州刺史。次年,卒于任。器量谨厚,但非开物成务之才。能文。《全唐文》存文三篇。事迹见新、旧《唐书·崔祐甫传》,《旧唐书·文宗纪》,《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
【生卒】:772—829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公修。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崔祐甫从子。补弘文生。德宗时为补阙。元和中,为户部郎中。十二年(817),为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十五年(820),由御史中丞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长庆二年(822)罢为刑部尚书。大和二年(828),由户部尚书出为华州刺史。次年,卒于任。器量谨厚,但非开物成务之才。能文。《全唐文》存文三篇。事迹见新、旧《唐书·崔祐甫传》,《旧唐书·文宗纪》,《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
【介绍】:唐代诗人。明州(治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中、晚唐人。举进士不第。能诗。《秋塘晓望》等较佳。《全唐诗》存诗九首。事迹见其《塞上即事》、《宿山驿》等诗。
【介绍】:见方干。
【生卒】:?—892【介绍】:唐代诗人。字子恪。本姓林。弘农(治今河南灵宝)人。幼为宦官。咸通十年(869)自河阳监军入拜宣徽使,擢枢密使。下迁飞龙使。广明元年(880)复擢枢密使。光启元年(885)
犹言竭诚尽忠。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
文体名。原指时下流行的文体,唐代主要指当时常用的骈文和科举考试时采用的律赋。韩愈《与冯宿论文书》称之为“俗下文字”。而“时文”名称的出现,当在北宋前期,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称:“是时天下学者,杨、刘
【介绍】:灵一《宿天柱观》诗句。诗谓天柱观门台阶前就翻涌着泉水;观外山峰耸峙,白云缭绕。诗描写了天柱观人迹罕至、环境幽深缥缈的气氛。而“涌”、“生”见出炼字之妙,写景传神,写出自足、自在的氛围。
广武山,山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三国魏时,阮籍登广武山曾对楚汉之战的往事抒发感慨。见《三国志·魏志·阮籍传》。后因以“广武山前语”作咏叹战争之典。韩偓《秋郊闲望有感》:“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介绍】:诗题一无“一绝”二字。杜牧大中四年(850)由吏部员外郎出为湖州刺史,将赴任而作此诗。此时杜牧登乐游原而遥望昭陵,追怀贞观之治。即将离京,想到自己宜致身治国,故颇有魏阙之思。但又回想,自己所
诗歌风格。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谓唐诗“以时而论”,有“盛唐体”,注:“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其“诗辩”称:“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盛唐时
①何况,况且。刘驾《寄远》:“得书喜犹甚,况复见君时。”②仿佛,好象。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一三四:“呼之回面视,况复不相识。”③更加。杜甫《寄杜位》:“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