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比喻贤人。刘禹锡《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②比喻同僚。皎然《送梁拾遗肃归朝》:“身逢轩辕世,名贵鸳鸾中。”
【介绍】:郑谷《张谷田舍》诗颔联。诗写张谷田舍村居的自然风光,充满野趣,形成自足世界:小路通往竹林中的村居,小桥周围开满了野花。“入”、“穿”两个动词化静为动,使单调、平静的农村充满了生趣。
即节。启功《诗文声律论稿·两字节》:“我们既知诗句中常常两字一‘顿’,或称‘逗’(句中这类小距离、轻停顿,有人称之为‘音步’)……可称之为‘节’。”参见“节”。
【生卒】:877—949【介绍】:五代高僧。俗姓冯。范阳(治今北京)人。年十五,通六籍,尤善诗,辞调新奇,流传人口。因感悟人生,出家为僧。后梁乾化三年(913)至五台山受木叉戒。后于魏博并汾间学大小乘
【介绍】:五代诗人。字文杰。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仕闽王审知为归德场长,有政绩。有诗百篇,号《颜长官诗》,皆为七绝,宛转回曲,历尽人情,邑人途歌巷唱之。此组诗久佚,《全唐诗》存二首。其中《农
【介绍】:唐代诗人。绛州闻喜(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贞元九年(793)检校膳部郎中。十一年(795),为国子司业。官至苏州刺史。撰有农书《乘舆月令》十二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三》,已佚。《全唐
形容为美妙音乐所陶醉。语出《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窦庠《奉和王侍郎春日观乐之什》:“曲里三仙会,风前百啭春。欲知忘味处,共仰在齐人。”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咸通中进士。曾官员外郎。曾游长安青龙寺作诗,不久出世。《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六六。
指取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改换不同木材,故称。韩愈《枯树》:“犹堪持改火,未肯但空心。”
即庾公楼。窦庠《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庾亮楼何厄,陈蕃榻更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