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诗详注

杜诗详注

一名《杜少陵集详注》。清仇兆鳌撰。凡二十五卷。乃仇氏殚二十余年之精力,广搜博取,潜心研讨,几经增补而成,为一篇帙浩繁、资料宏富、带有集注集评性质的宏篇巨制,全书130余万言。该书诗文分列,卷一至二十三为诗,凡1439首,末二卷为文赋。以编年为次,而编年又以朱鹤龄所编《杜甫年谱》为主,略有增益。其书体例,诗题之下先指明作诗时地,后解释词语及有关全诗之诸问题,诗文之下,先释大意,字句串解,亦时有评论发挥。其于词语注解尤为详尽,广征博引,务求其出处由来,尽力搜求前人及当世注家之见解,援引所及不下百家,而以赵次公、黄鹤、王嗣奭、钱谦益、朱鹤龄诸家为最多。诗之长篇则分段注释,至全诗终了再行总述。注解诠释之后,又辑录各家评论,凡前朝、时人之别集、杂著、诗话、笔记中涉及杜诗之评论,一一列举,极有助于诗之理解,然其所列举,悉以羽翼杜诗为准,“凡与杜为敌者,概削不存。”如遇有于词语有歧义者,间或列举诸说之异同,以广见闻。该书之附录,如诸家论杜、诸家咏杜、杜集诸本之序跋等,资料亦极丰富,颇具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援引繁富,而无千家注杜之陋习,核其大局,可资考证者为多。”实为集前人大成之杜集著述,其注释之精当,析理之透辟,占有资料之丰富完备,为其他诸本所远不及。有多种有关杜诗的前人著述,原书已佚,而仅赖此书引录而得以存其片段。其章句分析周详深辟,颇中诗的。其不足处,因力求详备,囿于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之说,而生繁琐冗沓之嫌,援引他书,误记错引、舛谬疏略之处尤多。后施鸿保有《读杜诗说》专攻其误。是书刻印流传极广,有十多种,最早刻本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本,而以1979年中华书局重排标点铅印本最为完备。

猜你喜欢

  • 香炉峰

    江西省庐山北部峰名。因其峰形如香炉,峰顶云气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白居易曾于北香炉峰下筑草堂,附近多瀑布,为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望庐山瀑布》之一:“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 杜甫诗的时代性与艺术性

    焦毓国著。此书泛论杜诗的内容与艺术,末章为“杜工部年谱”。1976年台北市学海出版社出版。

  • 王镕

    【生卒】:874—921【介绍】:唐末五代文学家。其先回鹘部人。世为镇州节度使。十岁时为镇州留后。不久,授镇州节度使。唐昭宗时为中书令,进封北平王。唐亡,归后梁。贞明七年(921)为部将所杀。《全唐诗

  • 自当州楫路,应济往来人

    【介绍】:张众甫《送李观之宣州谒袁中丞赋得三州渡》诗句。以三洲渡口为喻,说明身为朝廷命官,就应恪尽职守、安世济民的道理。高仲武评云“得讽兴之要”(《中兴间气集》卷上)。

  • 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

    宋绪连、赵乃增、董维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142万字。本辞典采用分类编排的方式,将唐诗艺术技巧分为立意切题、谋篇布局、抒情写景、体物叙事、议论寄讽、构象炼境、虚实相生、相反相

  • 争臣论

    唐韩愈作。德宗贞元八年(792)作于长安。时愈初登进士第。争臣谓阳城其人,他于贞元四年,为谏议大夫,居谏官之职五年,闻朝廷得失而不肯一言。愈乃假此互为答问驳辨之词,以论争臣之职及阳城之不得为有道之士。

  • 乐府诗词论薮

    萧涤非著。齐鲁书社1985年5月出版。是书是著者多年研究乐府诗词的一部论文集,分上、下两卷和附录三个部分,收论文凡30篇,研究范围包括汉魏六朝乐府诗歌和唐诗宋词。著者往往就小处着眼,如一个词语、一则诗

  • 沈珣

    【介绍】:见沈询。

  • 杜牧选集

    朱碧莲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该书共选诗139首,文20篇。编排体例是先诗后文;诗分编年与未编年两部分。该书选目较为精当适中,大凡杜牧的名篇大多选入,并兼顾不同的风格。每首诗后除注释而

  • 张震

    【介绍】: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东北)人。开元间历左司员外郎、户部郎中、江西采访使、洪州刺史等。《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