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8日(咸丰六年九月十日)中国商船“亚罗”号,因窝藏海盗,在广州黄埔港停泊时受到清广东水师的搜查,所藏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共十二人被拘捕。“亚罗”号为便于走私,雇用一名英国人任船长,并曾向香港英国当局登记过,但登记已经逾期。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得到“亚罗”号所雇英籍船长的报告,当即赴船干涉广东水师的正常执勤活动,妄称“亚罗”号为英国船,中国无权在该船捕人,企图截留被拘人员,未果。旋又照会两广总督叶名琛,谎称船上悬有英国国旗,被中国兵勇撕下污辱,要求立即释放人犯,并公开赔礼道歉。叶名琛复照指出“亚罗”号纯系中国商船,被捕人员中确有海盗,但仍答应把有嫌疑的水手释放。21日(二十三日)巴夏礼向叶名琛发出最后通牒,坚持全数放回人犯并公开赔礼道歉等无理要求,限二十四小时内答复。叶屈服于英方压力,被迫将十二名人犯送至英国领事馆。巴夏礼又借口礼貌不周,拒不接受,故意刁难。23日 (二十五日)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糜各厘率军舰突入珠江口,占领沿江数处炮台,轰击广州城,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猜你喜欢

  • 巡阅使

    最早出现在1912年,谭人凤任长江巡阅使。此后则属于军阀割据的官职。其设置出于对大的实力派或军阀的安置,控制范围完全取决于军阀的实力,一属省区性,包括两省的有粤闽、两广、两湖、闽浙等,辖三省的如东三省

  • 秦服百越

    秦统一前,分布在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的若干部族,统称“百越”。其中著名的有于越、闽越、西瓯、骆越等。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灭楚后,在今浙江绍兴一带设会稽郡,在今福建福州一带设闽

  • 南唐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37年,吴国权臣徐知诰(李昇)灭吴所建。徐知诰养父徐温原为杨行密部将,后拥立杨行密子杨渭为大吴国王,官至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执掌吴国军政大权。徐温坐镇金陵(今江苏

  • 韦后摄政

    中宗复位,韦氏为后。中宗昏庸懦弱,大权旁落韦后之手。她勾结武三思等, 专擅朝政,以从兄韦温等掌握大权,纵容其女安乐公主卖官鬻狱,并大造寺院道观,欲步武则天后尘,重演代唐之剧。景龙元年(公元707年)杀

  • 王友直起义

    又称王九郎起义。金海陵王时河北人民反金斗争。海陵王麾师南下攻宋,河北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南)一带人民不堪骚扰。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王友直(又名王九、王九郎)聚众起义,占领府城,众至数万人。各

  • 会通河

    河名。元代大运河的一部分。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元政府采纳寿张县(今山东梁山西北)县尹韩仲晖、太史院令史边源建议,遣都漕运副使马之贞与边源等勘测地势,命断事官忙速儿、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尚书

  • 北匈奴西迁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蒲奴单于统领所部,留居漠北,势力削弱。但依然控制西域诸国,欲与汉和亲而不得,陷入困境,不断侵扰汉河西和北部缘边郡县。东汉为保障边郡安宁,永平十六

  • 通济渠

    古运河名。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杨广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百余万开凿而成。通济渠是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它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贯洛阳城东出,循阳渠故道至

  • 李巴条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袄教

    流行于古代波斯、中亚等地的宗教。又称火袄教、火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公元前六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大夏(今阿富汗的巴尔赫)创立,六世纪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唐时袄教渐盛,信者颇多,两京均建有袄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