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

东汉末年部分官僚士大夫因反对宦官专政而被罢官禁锢,甚至被株连杀害,史称党锢之祸。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政,不仅造成了深重的社会危机,而且严重地侵犯了部分官僚士大夫的切身利益。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官僚与太学生郭泰、贾彪等联合, 议论政治,品评人物,抨击宦官专权。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宦官使人诬告李膺交结诸郡太学生徒,朋比为奸,诽讪朝廷。汉桓帝下诏逮捕党人,收系李膺等二百多人。次年,虽把党人赦归田里,但禁锢终身,不得为官。此为第一次 “党锢之祸”。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外戚窦武掌握政权,同陈蕃合作,起用李膺等被禁锢的党人,并密谋消灭宦官势力,事泄,窦武兵败自杀。建宁二年,打击过宦官的张让,被人诬告共为部党,图谋社稷,受到追捕,宦官乘机收捕党人,李膺、杜密等人皆死于狱中,被牵连而死亡、迁徙、废黜、禁锢者达六、七百人。熹平元年(公元172年)窦太后死,有人在朱雀门阙上书写反宦官专政的文字,宦官又四出逐捕党人和太学生一千余人。熹平五年,朝廷下诏规定: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以至在五服之内的亲属,一律免官禁锢。此为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才大赦党人,诸徙之家皆归故乡。

猜你喜欢

  • 令黔首自实田

    秦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具体措施。黔首即庶民。一说因农民用黑巾裹头,故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名民曰黔首”。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 “使黔首自实田”。(《史记·秦始

  • 晋作州兵

    春秋时期晋国实行的一种征收兵赋的制度。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至秦,派人回国,假君命赏给国人田地,在此基础上实行新的征收军赋的制度,以扩充晋国兵力,名之曰“作州兵”。对于“州兵”的性质,一说以州为单位征

  • 楚王刘英之狱

    汉明帝时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英,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由楚公进爵为楚王。刘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年喜好黄老之学,学为浮屠。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有人告发刘英结交方士,作符

  • 灵宝会战

    唐军与安禄山叛军进行的一场会战。安禄山攻陷洛阳之后,自称皇帝,遣兵西取潼关。玄宗令哥舒翰带病前讨安禄山。哥舒翰临时凑集十余万军队,屯驻潼关,意欲据守,以保关中安全。玄宗和宰相杨国忠疑哥舒翰按兵不进,别

  • 黄俄罗斯计划

    沙俄吞并中国东北的侵略计划。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梦想建立一个“俄罗斯——中华帝国”。其子尼古拉二世即位后,加紧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扩张活动。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

  • 销兵

    秦始皇为了防止人民起义,维护其统治而销熔民间兵器的措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下令“收天下兵, 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金人即铜人。据《三辅旧事》称:铜人各重二十四万斤(一说各重三十

  • 海陵败亡

    金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于改革旧制,加速金朝封建化进程的同时,又不顾宋金和平交往的历史趋势和南北人民的愿望,于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倾全国兵力财力大举南下,妄图消灭南宋,作全中国的皇帝。举国骚然,汉

  • 小部族

    辽朝于内四部族和四大部族之外的契丹族部落与非契丹族部落中所设置的四十九个较小的部族。各小部族均按规定设司徒府,有司徒、司空等官。其下又设节度使司、详稳司以及节度使、令稳等机构与官职,以施行部族制控制。

  • 内侍省

    官署名。春秋时有寺人,战国时有宦者令,秦置将行,西汉改称长秋。其官署称长秋寺,主管宫中事宜,宣达帝后旨意,多由宦者充任。东汉以降,长秋之职益重,掌顾问、拾遗、应对及诸宫闱,成为皇帝近侍。隋文帝置内侍省

  • 伊犁交涉

    沙俄侵占伊犁后,清政府与沙俄进行了多次交涉和谈判。沙俄是乘新疆局势混乱之机,于1871年7月(同治十年五月)以“代为收复”的名义侵占伊犁的。事后清政府即派署理伊犁将军荣全自科布多率兵前往接收,遭到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