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张海起义

张海起义

北宋仁宗时今陕、豫、鄂三省交界处农民起义。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夏,陕西大旱,饥民达二、三百万。八月,张海、郭貌(邈)山,党君子、范三、李宗等人,聚众千余人起义于商州(今陕西商县)。随后即转战于陕、豫、鄂三省边界。京西路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宋廷大震。急派曹元哲率禁军前往镇压。起义军遂长驱南下,进迫豫西及鄂北之襄(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县)、均(今湖北均县西北)、郢(今湖北钟祥)等州及光化军(今湖北光化)界。旋有邵兴率士兵五百余人及铸钱监三千余役兵响应,声威大震。至年底遭宋大军围剿,失败于汉中(今属陕西)。

猜你喜欢

  • 蒲安臣使团

    十九世纪末由美国人蒲安臣率领的清政府外交代表团。遣使出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向清政府提出的要求之一。总理衙门鉴于1868年(同治七年)将与各国进行修约交涉,特于1867年(同治六年)奏准遣使出洋

  • 凤阁

    官署名。即中书省。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称凤阁,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称。参见“中书省”。

  • 开皇律

    隋文帝开皇年间制定的法律。原文已亡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命尚书左仆射兼纳言高颎,上柱国、沛国公郑译,上柱国,清河郡公杨素等大臣制定新律。开皇三年,又命太子少保苏威、秘书监牛弘等改定之,制

  •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见“中英藏印条约”。

  • 帝国宪政会

    见“国民宪政会”。

  • 御营使司

    南宋初年军事机构。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禁军溃散,乃设御营使司,以统辖诸将,作为皇帝直属部队。有御营使及副使,辖御营五军。建炎三年又置御前五军。建炎四年罢御营使司,以其兵权归枢密院。御前五军及御营

  • 毋乙、董乙起义

    五代时后梁末年农民起义。后梁立国后,战争连年不断,境内赋役繁重。陈州(今河南淮阳)乃后梁财赋重地之一,人民负担尤重。末帝时,皇族朱友能(朱全忠侄)任陈州刺史,自恃戚藩,恣意横行,更激化了阶级矛盾。州人

  • 巡警部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为加强统治,维持地方治安,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京师及各省举办巡警(警察),特设立巡警部专司其事。主官为尚书、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警政、警法、警保、警学、警务五司,管理京城内

  • 交通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反动官僚政客集团,其首领为梁士诒。清朝末年,梁任邮传部铁路局局长,把持交通事业,1908年,以交通款项成立交通银行。辛亥革命后,梁先后在袁世凯政府任总统秘书长及交通、财政总长,积极拥

  • 宋辽榷场

    宋辽官方设置和管理的互市场所。宋初,太祖听任宋辽沿边贸易,不设官署管理。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7年),宋置雄(今河北雄县)、易(今河北易县)、镇(今河北正定)、霸(今河北霸县)、沧(今河北沧县)等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