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横渡之约

横渡之约

辽初皇室内争夺皇位的斗争。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四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在攻打后晋撤兵途中病死,诸将耶律安搏及耶律洼、耶律吼等在镇阳(今河北栾城北)拥立倾向于汉化,主张变革契丹旧俗的太祖长孙耶律兀欲为帝,是为世宗。主张维护契丹奴隶制旧俗的述律太后溺爱暴戾残忍的幼子李胡,早欲令其继承帝位。及闻兀欲继帝位,即命李胡率兵攻之。双方大战于南京(今北京)附近之泰德泉,李胡大败而归。世宗麾军追击。闰七月,两军在潢河(即今西拉木伦河)之横渡隔河相持。李胡军弱势孤,乃欲杀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的世宗臣僚家属。为防止内战继续扩大,贵族耶律屋质说服述律太后,斡旋和平解决双方激烈争端,终于达成和议,双方各自罢兵,许立世宗,史称“横渡之约”。

猜你喜欢

  • 涞水之战

    涞水义和团伏击清军的一次战斗。1900年5月12日(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十四日)直隶涞水县高洛村义和团民联合涿州(今涿县)、易州(今易县)、新城、涞水各县义和团众数百人,进攻本村教会武装,毁教民房屋三十余

  • 任得敬分国

    西夏仁宗时外戚任得敬分裂割据事件。宋降臣任得敬初以向夏崇宗进献自己亲生女儿获宠,先后被擢为静州(今宁夏灵武北)防御使、静州都统军。后以镇压肖合达叛乱和哆讹领导的党项人民起义,扩大了个人实力,以功封为西

  • 五代十国

    朝代合称。“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亡之后,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短暂的封建王朝。“十国”是指五代时期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山西地区先后存在的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

  • 都察院

    官署名。明初,监察机关沿用唐宋旧制,中央设御史台。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扩大监察机构,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其地位和职权,都有进一步提高。朱元璋整肃吏治,对官吏的监督主要依靠都察院。都察院设左、右

  • 钦定西藏章程

    乾隆(公元1736年—1790年)年间,清政府为西藏地方政权所规定的最高法律。廓尔喀侵藏事件后,清政府决心整顿和改革西藏的政治与宗教制度。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清廷命福康安会同八世达赖、七世

  • 赵丑厮、郭菩萨起义

    元朝中期河南农民起义。首领赵丑厮、郭菩萨,河南息州(今河南息县)人。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六月,赵丑厮、郭菩萨宣传弥勒佛当有天下,号召人民起义。朝廷闻报,命宗正府、刑部、枢密院、御史台及河南行省官

  • 算赋

    汉代的一种人口税。《汉书·高帝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史载,民众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每年出赋钱一百二十文,称为一算,充当制造兵器和车马的用费。汉律规定商人和奴婢也要出算赋,其数额比常人多一倍

  • 耶律留哥起兵

    金末契丹族人反金斗争。蒙古兴起后,金朝加紧对境内契丹人的防范与压迫,使契丹人与女真贵族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卫绍王崇庆元年(公元1212年),契丹人千户耶律留哥乘金朝调遣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

  • 三说、四说法

    又称三分、四分法。北宋召募商人向西、北沿边入纳粮草以供军需的措施。初,商人向边境地区输纳粮草,按地里远近折价偿以东南茶叶,或径付现钱。至道元年(公元995年), 因茶叶不足,改为一分支现钱,一分支香药

  • 蔡伦造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起源于西汉时期,但由于质量差,不能完全取代简帛的书写地位。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任尚方令。他在西汉造纸术的基础上,集中前人及当时造纸的经验,利用树皮、麻头、破旧布、旧渔网等作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