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

唐代穆宗到宣宗年间(公元821年-859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朋党间的斗争。牛李党争起源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的制举考试。当时应试的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浞通过策对,痛斥时弊,语言激烈,被考官赏识而录取。但当时李德裕之父李吉甫为相,认为牛等矛头均有所指,于己不利,乃哭诉于宪宗。考官遂遭贬逐,牛僧孺等亦长久不得升迁。由此,牛、李结仇,各网罗朋党,相互排斥攻击。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投靠宦官的李逢吉再度为相,遂援引牛僧孺同平章事,亦为相,以阻止当时任浙西观察使的李德裕入朝。文宗时期,牛李党争发展到高潮。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德裕被召入朝,为兵部侍郎,斐度荐其为相。但李宗闵通过宦官的支持,取得宰相的地位,排斥李德裕出朝任义成(治滑州)节度使,并援引牛僧孺再度为相。大和四年调李德裕赴更远的西川就任节度使,大和六年文宗罢免宰相牛僧孺,召还李德裕。次年李德裕为相,罢免宰相李宗闵。李德裕上台以后,亦大量援用朋党,打击牛党。牛僧孺被贬为循州(治今广东惠州东)长史。李宗闵被罢斥,出任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刺史,又贬为郴州(治今湖南郴州)司马,武宗会昌年间死于贬地郴州。宣宗年间,牛党得势,牛僧孺还朝,但不久病死。李德裕遭牛党打击,四次贬官,最后贬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而死。牛李党争乃止。两派斗争了将近四十年。牛党重科举,轻门第,对藩镇主张姑息迁就,依附于宦官。李党则重门第,轻科举,力主削弱藩镇。李德裕曾佐武宗削平泽潞刘稹,收复昭义镇,又积极防御回鹘,并助武宗灭佛等,有一定政绩。

猜你喜欢

  • 金夏议和

    金朝与西夏连年交兵,互相残杀,大大削弱了抵御蒙古军南下攻掠的力量。金哀宗继位后,在停止进攻南宋的同时,于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十月遣使与西夏修好。二年九月,双方成立和议,改变西夏的藩属地位,双方在

  • 大索貌阅

    “大索”即广泛搜索, “貌阅”即“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这是隋朝整顿户籍、检括逃避赋役户口的重要措施。南北朝时,全国隐漏户口,投靠豪室,以及妄称老、小以免赋役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严查户口,隋文帝先在全国

  • 援朝抗倭战争

    明神宗时中朝人民的联合抗倭战争。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 日本关白(丞相)丰臣秀吉战胜其他诸侯,结束战国以来连续百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日本。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四月, 十六万日军在

  •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公元471年——499年)实行的政治改革。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孝文帝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十二月,下诏禁止鲜卑人同姓相婚。孝文帝曾

  • 槜李之战

    春秋末期吴越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之战,楚败,吴人攻入楚郢都,而越则乘吴后方空虚,袭击吴国。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卒,吴王阖闾乘机兴师伐越。越王勾践迎战,两军战于槜李 (今浙江嘉兴

  • 大楚(张邦昌)

    金朝所立汉奸政权。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六日,占领宋朝京师的金军宣布废徽、钦二帝,北宋亡。三月七日,册立宋前宰相、妥协投降派头目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一说为“楚”),作为其傀儡政权。统治黄河以

  • 前赵

    十六国之一。匈奴贵族刘曜建立。匈奴汉国在刘聪刘粲统治时,政治腐败,朝廷实权落入外戚靳准之手。汉昌元年(公元318年)靳准发动政变,尽诛刘氏子孙。时刘聪堂弟刘曜,镇守长安(今陕西西安),闻靳准叛乱,自长

  • 三衙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北宋初年,改后周禁军殿前、侍卫二司之制,分设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马军司、马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步军司、步司),使其

  • 偷袭蔡州

    唐将李愬偷袭蔡州(今河南汝南)叛将吴元济,平息淮西叛乱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参见“平定吴元济”。

  • 金奔巴制

    西藏旧俗达赖、班禅等的传位制度。“奔巴”藏语意为“瓶”, “金奔巴”即“金瓶”。西藏旧俗,达赖、班禅及其他呼图克图(活佛)死后,被认为还要转生。他们死时出生的男性婴儿,即被认为是由他们转生的,要找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