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禁烟运动

禁烟运动

清道光年间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员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斗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鸦片贸易作为对华进行殖民掠夺的重要手段,英国尤为祸首。到鸦片战争前夕,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多达四万余箱,其中绝大部分是英国从印度贩入的。清朝政府虽然早在雍正年间就屡有鸦片进口的禁令,但未奏实效。到鸦片战争前夕,由于鸦片的潮涌而入,已引起严重的恶果:吸食鸦片的人数不断增加,据1835年(道光十五年)的估计,吸食者全国已在二百万人以上,其中有相当多的官吏和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使吸食者本人的精神和肉体上直接受到毒害,而且促使吏治和社会风气更加颓败;中国因偿付烟价而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据最低估计数字,鸦片战争前四十年间,英国掠夺中国银元多达三、四亿,致使清政府发生严重的财政危机,更促其加紧搜刮人民。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要求禁绝鸦片,清朝统治者内部则分化为主张弛禁和严禁的两种不同势力。1836年(道光十六年)太常寺卿许乃济奏请取消鸦片输入的禁令,准许公开买卖,得到一些大员的响应,严禁派则激烈反对。1838年(道光十八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请以重刑严禁鸦片,限吸食者一年内戒绝,过期犯禁者处死。湖广总督林则徐上奏积极支持,并进而提出禁食鸦片的六条具体措施。经过激烈争论,禁烟派取得暂时胜利,12月(十一月),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主持查禁鸦片。次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整顿海防,严拿烟贩,惩处受贿买放之人,勒令外商限期交出所持鸦片,并具结保证以后永不夹带。他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自6日3日(四月二十二日)起,用二十多天时间,将收缴的两万余箱约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余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把禁烟运动推向了高潮。在禁烟运动中,广大人民群众有力地支持、配合了禁烟派官绅的爱国行动。由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清政府屈服妥协,禁烟运动遂以失败而告终。

猜你喜欢

  • 逃人法

    清初制止庄丁奴仆逃亡的一项法令。清军入关前,已不断掳掠大量汉人为奴;入关后,又有不少汉族人民沦为满人的庄丁和奴仆。这些汉人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和压迫,经常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清政府于是颁布《逃人法》,

  • 都察院

    官署名。明初,监察机关沿用唐宋旧制,中央设御史台。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扩大监察机构,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其地位和职权,都有进一步提高。朱元璋整肃吏治,对官吏的监督主要依靠都察院。都察院设左、右

  • 茶马司

    官署名。北宋初曾设市马务,掌管向西北少数民族买马事宜。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于熙、河二州置买马场,另设提举成都府路买茶公事,以蜀茶买西北马。后合为都大提举茶马司。南宋时,都大提举茶马司辖秦(陕西

  • 刘裕北伐

    东晋收复北方失地的军事行动。东晋末期,刘裕执掌朝政,为缓和矛盾,抬高个人声望,刘裕遂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四月,率军北伐南燕。六月,攻占燕都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大城,燕主慕容超兵败, 退守小城,

  • 教军起义

    见“号军起义”。

  • 钦廉防城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广东钦州三那(那桑、那黎、那彭)地方群众组成以刘思裕为首的万人会,反对清政府增收糖捐,由请愿发展为武装暴动。清政府派兵镇压, 刘思裕牺牲,群情激

  • 秘书省

    官署名。东汉桓帝时始置秘书监,隶太常寺,掌禁中图书秘籍。曹魏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兼管图书籍册。晋设秘书寺,置监、丞等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长官为秘书监,隋炀帝时称秘书令。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曾一

  • 通济渠

    古运河名。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杨广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百余万开凿而成。通济渠是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它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贯洛阳城东出,循阳渠故道至

  • 庚戌广州新军之役

    见“广州新军起义”。

  • 京师同文馆

    见“同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