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阶佛法

三阶佛法

四卷。隋代释信行(540-594)撰。信行,俗姓王,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人。三阶教的创立者。自小出家为僧,他执意刻求佛法,博涉经论,学而不厌。参佛尽礼尤为僧俗称道,每逢塔像必周行礼拜。后于相州法藏寺舍具足戒,亲执劳役,行头陀苦行,乞食为命。在外任何场合遇见陌生人,无论男女皆行礼拜,四方僧俗登门闻信者,没有一个不恭听其说讲,向他行父师之礼的。由于他刻意用功,善待僧俗,讲经说法,故誉满僧俗耳闻京城。隋开皇初(约581)被召入京。仆射高邀他住真寂寺(即化度寺),又住京师光明,慈门、慧日、弘善等寺。他创立三阶教,把佛教分为一乘三乘。两乘,有普别二法,修两乘为别法,一切普修为普法,更设第一、二、三三阶。经他弘化,使三阶教风行一时。他还撰有《对根起行杂录集》、《三阶位别录集》、《山东诸制众事诸法》,合四十余卷。《三阶佛法》一书,又称《三阶位别集录》、《三阶位别录集》、《三阶集录》。是信行所创三阶教的重要典籍。三阶分为正法,缘法,末法三阶。净土为一乘世界,属第一阶;娑婆为三乘世界,属第二阶;秽土中戒见俱破处于第三阶。第三阶人戒见俱破,为恶众生,信行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正处于第三阶时代。信奉三阶教,要对根起行,废别法修普法,舍戒行乞。然而,信行所倡的三阶教,与当时流行的佛教主流不相协调,所主教义多与当时风行的佛教教义分歧异别,故为世人所阻隔,至开皇末即遭禁断。唐初又加禁抑。由于,此教屡遭禁断,故《三阶佛法》一书很少流传。日本法隆寺,正仓院圣语藏,京都兴圣寺,尚存有旧写本。另有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所藏敦煌写经本,见载此书部分内容。三阶教为我国隋唐时期思想界上的一别支,佛教宗派史上的独一无二的新教派。《三阶佛法》一书是研究三阶教的第一手资料。现见载版本有日本大屋兰城影印本。

猜你喜欢

  • 蔡可泉集

    十五卷。明蔡克廉(约1543前后在世)撰。蔡克廉,字道卿,晋江(今福建厦门市)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户部尚书。著有《可泉集》。是集为蔡克廉诗文集。凡十五卷。其文每篇之前俱注明时间

  • 杨道行集

    十七卷。明杨于庭(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杨于庭,字道行,安徽全椒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著有《春秋质疑》,已著录。是集为于庭所自编。凡十七卷。其诗沿何、李之派,

  • 少司徒王公传

    一卷。明郭正城(1554-1612)撰。正城字美命,号明龙,江夏(今湖北武汉)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此书为明王重光(1502-1558)传记。重光字廷宣,号泺川,山东新城(今桓台)人。嘉靖进士,

  • 江宁县志

    ① 十卷。明王诰修,刘雨纂,管景等增修。王诰,清江人,隆庆间举人,官太仆寺丞,正德十四年知江宁县事。刘雨,字润之,江宁(今南京)人,明正德间贡生。正德皇帝南巡至应天府,索看县志,知县王诰奉命限期主修,

  • 类辑练兵诸书

    十八卷。明董承诏编。承诏,生卒年不详,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万历丁未(1607)年进士。天启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此书乃辑录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书而成。董氏荟萃戚书之说,删除繁复,编为十六

  • 小学搜逸

    不分卷。近代龙璋(1854-1918)撰。龙璋字研仙,号甓勤,晚号潜叟,攸县(今属湖南)人。是编为辑录已经亡佚的文字、音韵、训诂著作的汇编。辑录小学佚书的工作始于清代学者任大椿和孙星衍。任大椿有《字林

  • 大学谊诂

    一卷。马其昶(1855-1930)撰。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近代散文家,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参与纂修《清史稿》,有《抱润轩文集》、《毛诗学》等。是书为

  • 钦定国子监志

    六十二卷。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国子监祭酒陆宗楷等奉敕撰。陆宗楷,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国子监遗失书籍而降职。陆氏曾辑《太学志》进呈,该书所述沿革故实载

  • 校松江本急就篇

    一卷。近代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师事罗振玉,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著述甚丰。有《殷墟书契考》、《流沙坠简考释》等六十二种;另外有关古代韵书、

  • 通介堂徐氏传略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分国史列传、先世事略两部分。列传四篇,即徐湛恩、徐绩、徐锟、徐泽醇。事略五篇。据载,徐氏为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之后,明末家于辽阳,后从清军入关,遂为正篮旗汉军人。泽醇次子徐桐官至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