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丛书集成初编

丛书集成初编

三千一百十一种。商务印书馆辑。丛书是汇辑各种单行本著作成一编并冠以总名的一类书。传统的提法认为中国的丛书创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悟》为最早的一部丛书,收书六种四十一卷。而稍后的左圭《百川学海》收书达一百种一百七十七卷,而且辑成即行雕版刊印,所以较收书甚少而且长期只有抄本流传的《儒学警悟》影响更大。而后,编辑丛书蔚然成风,清代的《四库全书》是官修的收书最多的丛书。历代文人学者都认为丛书极便于翻检寻查,这是丛书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本世纪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汇辑自宋至清著名丛书一百种(如《儒学警悟》、《百川学海》、《历代小史》、《汉魏丛书》、《古今逸史》、《稗海》、《宝颜堂秘笈》、《津逮秘书》、《唐宋丛书》、《学海类编》、《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后知不足斋丛书》、《函海》、《经训堂丛书》、《抱经堂丛书》、《龙威秘书》、《学津讨原》、《墨海金壶》、《粤雅堂丛书》、《琳琅秘室丛书》、《小万卷楼丛书》、《十万卷楼丛书》、《仰视千九百二十九鹤斋丛书》、《灵鹣阁丛书》等),剔其重复,分类编排而成。《丛书集成初编》的特点是第一收书多,原定收书四千一百零七种,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未出齐,而已出版的三千一百十一种已与清《四库全书》三千五百种左右相差无几。第二,选书去取以实用和罕见为标准,以各类具备为范围,其所采用的百部丛书多为收书多、选书精善、影响巨大者。第三,在分类方面,不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而采取更为现代化的新图书分类法,将所收书按总类、哲学类、宗教类、社会科学类、语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应用科学、艺术类、文学类、史地类分别排列。第四,所收书多重新排版,并加断句,不宜排印的间用影印。该丛书刊印后颇受世人重视,与《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同为重要的中国古代文献丛书。该丛书所收书具体类别及书名可参阅《中国丛书综录》。另有《丛书集成初编目录》一书,介绍所引百种丛书名称及内容,有按四角号码编排的书名索引及未出书目索引,可供检索。《丛书集成初编》有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935-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3467册影印本。

猜你喜欢

  • 临证指南医案

    十卷。清叶桂(1666-1745)撰。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叶氏生于世医家庭,三代业医,幼承家学。其祖父、父均为当时名医。十四岁丧父,从父之门人朱某学医,先后拜师十七人。叶氏少年聪

  • 莲心室遗稿

    一卷。清俞富仪撰。俞富仪,生平不详,字宝娥,安徽婺源人,俞祖声之女,沱口郎传仁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民国初年刻本,书前有胡廷圭序言,江峰青、俞振书等题词,江峰青为其写有小传,其弟俞庸升写有节略,书后有

  • 梅雪轩诗稿

    四卷。明朱敬鑉撰。敬鑉字进父,明秦愍王朱樉八世孙。生卒事迹均不详。万历中为奉国中尉。著有《梅雪轩诗稿》。是稿凡四卷。其诗应酬之作较多,诗调浅弱仅勉强敷衍成篇而已。四库已存目。

  • 肖岩经说

    十九卷。清赵良(1744-1817)撰。良字肃征,号肖岩,安徽泾县(今泾县)人。乾隆六十年进士,官内阁中书。性孝友,不务科名。嘉庆四年典试广东,移疾归,闭门著书,不与世事。在群经方面都有撰述,只有《易

  • 诗史初稿

    十六卷。张寿镛撰。张寿镛字伯颂,他针对《诗经》中所反映的政治上的得失,风俗的盛衰,而为每首诗编写了时事。文章的体例有六条:遵《序》(即遵从毛诗的大、小《序》)、宗毛(即毛诗最为可信)、依《谱》(即依照

  • 温故录

    一卷。此书题满洲长庚,盖即纂辑之人。其人生卒、籍贯、事迹均不详。书无序例,先立题目,然后引群经释题,再引众说来释经。题目有“五教”、“三物八刑中和“教学之法”、“考校之法”、“乡官书考之法”、“宾兴”

  • 讲周易疏论家义记

    残卷。卷数、作者不知。此书为旧抄本,仅存《释乾》、《释噬嗑》、《释贲》、《释咸》、《释恒》、《释遁》、《释睽》、《释蹇》、《释解》九卦。《释咸》条中题目“讲周易疏论家义记释咸第十”,因知书名。其释义分

  • 小山全稿

    二十卷。清王时翔(1675年-1744年)撰。王时翔,字皋谟,一字抱翼,号小山,镇洋(今江苏太仓县)人。雍正六年(1728)荐授福建晋江县知县,乾隆时,官至成都知府,为政持大体,屡析疑狱,有神明之称。

  • 江阴县志

    ①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蔡澍修,罗士瓒续修。蔡澍(1674-?),字和霖,山东高苑人。清雍正元年(1723)进士,十三年选授江阴县令。其在任九年,颇有政声,“妇孺咸识其面,事至裁决如神”。罗士缵,字鬯

  • 明季兵部题行汇稿

    不分卷。不著撰人名氏。是编汇辑兵部题行汇稿三千余件。自明天启四年(1624)至崇祯十七年(1644)二十年间,其中天启四年一册,五年一册,七年一册,崇祯元年至十七年各一册,崇祯年一册,缺年月一册。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