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则例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和成书年代。是书首为则例,后为续例。叙述亲王府内首领太监、柏唐阿达、柯唐阿达、太监的人数和职责。《清会典》所记,亲王准用七品首领一名、太监四十九名,而是书未列名数,却记有柏唐阿达一名、柏唐阿四名,是《会典》所缺。柏唐阿,即拜唐阿,与书中的哈哈珠塞名同,都在王府中有专责,遇选蓝翎侍卫,可从中挑选。是书于府邸中礼俗、用度、禁令等皆有记载,但很琐屑。有官钞本。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和成书年代。是书首为则例,后为续例。叙述亲王府内首领太监、柏唐阿达、柯唐阿达、太监的人数和职责。《清会典》所记,亲王准用七品首领一名、太监四十九名,而是书未列名数,却记有柏唐阿达一名、柏唐阿四名,是《会典》所缺。柏唐阿,即拜唐阿,与书中的哈哈珠塞名同,都在王府中有专责,遇选蓝翎侍卫,可从中挑选。是书于府邸中礼俗、用度、禁令等皆有记载,但很琐屑。有官钞本。
一百卷。宋张预撰、翟安道注。张预字公立,东光(今属河北)人。翟安道字居仁,安阳(今属河南)人。二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其书采集历史上的名将一百人,远自周初的太公望,近至五代的刘鄩,一一为之作传,每人一
无名氏撰。按投时之书最易散失。明代大统历流传至今者,北平孔德学校藏有《万历二十三年岁次甲午大统历》、《万历四十七年岁次己未大统历》、丹徒丁氏藏有《弘光大统历》、杨风苞《南疆逸史》跋著录有《东武四先历》
三卷。西汉京房(前77-前37)撰。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京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早年受《易》于焦延寿,汉元帝时以言灾异得幸,后为石显等所嫉,出为魏郡太守,卒以谮诛。京房是汉《
十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福建莆田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后擢为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弘治中,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政训》、《从吾滞稿》十二卷。彭韶正
五卷。中庸俗话 八卷。清查体仁撰。体仁字听谷,四川崇庆(今同)人。是书卷首有刘瑨、梅震煦序及体仁自序。又附贺瑞麟、张澜二书,商榷此书。大旨以程朱为旨,即采他说,也必不悖程朱。就经旨演成俗话,委曲畅达,
一卷。清王宝仁(1789-1852)辑。宝仁字东壁,江苏太仓人,为谱主7世孙,谱主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田主人,又称西庐老人,明崇祯间官至太常寺少卿,为明清之际著名画家。
十六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洪亮吉,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清代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贵州学政,购经史置各书院,黔士自是治经。嘉庆初,命在上书房行走。以直言
四卷。胡元玉撰。胡元玉字子瑞,生卒年不详,湖南湘潭人。据清光绪十七年(1891)刊印的胡元玉《镜珠斋汇刻》本来看,胡元玉是清末颇有名气的学者。曾授贡生,官教谕。其父胡锡燕传授广东番禺县经学家陈澧之学,
十五卷,清王铭新修,杨卫星、郭庆琳等纂。王铭新,曾知眉山县事。杨卫星,曾任眉山县修志局局长。郭庆琳,举人,眉山县视学。眉山县旧志于明末毁于兵燹,清初,历届县令勤事搜求,易稿数次,至嘉庆中始成定本。越十
六卷。清张惠言(1761-1802)选编。张惠言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字皋文。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早年治经学,精通《周易》。善属文,工骈文辞赋,后受桐城派影响,治古文,开创了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