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集传

书集传

六卷。宋蔡沈(1167-1230)撰。沈字仲默,号九峰,元定之子,建阳县(今属福建)人。沈少学于朱熹,年仅三十,遂弃举子业,专心研究理学;元定谪道州,沈从之,与父常以理义自娱;元定去世,沈徒步护丧归。屡荐不就,因隐居九峰,学者称为“九峰先生”,明代追谥文正,《宋史》附《蔡元定传》。沈之学出自朱熹,继承朱熹理学传统,宣扬心学、心法,提倡德、仁、敬、诚。庆元己未(1199)年冬,沈受朱熹之命作《书集传》,至嘉定己已(1209)年始成,先后历时十年。《书集传》又称《书经集传》、《书经集注》。沈撰此书,“参考众说,融会贯通,乃敢折衷;微辞奥旨,多述旧闻(《书集传·自序》)”。此书分别《尚书》今文、古文并注之,故称“集传”。此书不作烦琐考据,说解力求简明易懂,较《尚书》伪孔传为清晰明白。书中驳正伪孔传旧注,多有精到见解。沈受学于朱熹,其书又经朱熹订定,然于《尚书》文句说解中,仍有不同于朱熹者。该书体例先说解文字,然后阐明大义;其文字浅显易懂者,乃径说经义。此书于宋人《尚书》说解中为最善,影响后世至为深远。自元仁宗时,此书与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胡安国《春秋传》等并立于学官,直至清末废除科举,习《尚书》者均用《书集传》。《尚书》文词古奥,向称难读,沈注是书,一一必求其解,难免有曲为说解者,又因此书说解与朱熹之说间有出入,故后世多有订误诘难之作,如张葆舒作《尚书蔡传订误》、黄景昌作《尚书蔡氏传正误》、程直方作《蔡传辨疑》、余苞舒作《读蔡传疑》、陈栎作《书传折衷》等,于此书多有驳正。明洪武中修《书传会选》,于是书改定者凡六十六条,清初编《书经传说会纂》,于是书亦多所考订厘正。是书元邹季友为作音释。《书集传》淳璠十年(1250)由吕遇龙始刊版于上饶郡学,北京图书馆藏宋刻原本,题“朱文公订正门人蔡九峰《书集传》六卷《书传问答》一卷。”元至正十一年(1351)德星书堂刻本,内附邹季友音释,明正统十二年(1447)内府刻本,此外尚有元、明、清多种版本,详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十二卷,《或问》二卷。宋陈大猷撰。陈大猷,东阳(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南宋理宗年间进士,由从事郎历六部架阁。陈大猷所作《书集传》与《或问》,为《四库全书》录入者仅《或问》二卷,《书集传》未被录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陈大猷自序云:“既集书传,复因同志问难,记其去取曲折,以成此编(指《或问》二卷)。”《提要》称,“今《集传》已佚,存者惟此两卷。”大概《四库》所著录者,皆为清皇室内府藏书,仅有陈氏《或问》而缺其《书集传》,所以称《书集传》已佚。今《书集传》十二卷犹存完整之宋刻本,书后附有《或问》,与陈氏序中所言相合。本书首题陈大猷集传,前有纲领及书之始末,以及条例及进书上表录本,最后有“嘉熙二年(1238)三月日,从事郎前宣差充两浙路转运司准备,差遣臣陈大猷上表”等字样,知此书之宋刻本完成于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本书博采众家之说,并参以己意,按照《尚书》经文的次序,先训释词义,然后概述大意。全书体例,基本上是模仿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本书在当时影响很大,然而《宋史·艺文志》却没有载入,只是叶氏《阁竹堂书目》和西亭王孙《万卷楼书目》加以著录。本书宋刻本中“匡”、“恒”、“贞”、“勖”、“”、“惇”等字皆为避宋朝各代皇帝讳而缺笔,其经文也与石经古本相同,可谓宋人版本之善者。

猜你喜欢

  • 陈文恭公集

    十三卷。宋陈康伯(1097-1165)撰。陈康伯字长卿,弋阳(今江西)人。宣和三年(1121)中上舍丙科,绍兴八年(1138)除枢密院大计议官,后为光禄大夫。隆兴二年(1164),复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

  • 艺术丛书

    四十五种。不知编辑者姓氏。该书分五类,其中书学五种(有宋陈思《御览书苑菁华》二十卷、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六卷等)、画学十八种(如清释道济《苦瓜和尚画语录》一卷、清郑燮《板桥题画》一卷、清金农《心农题画

  • 洛书甄曜度

    不分卷。清黄奭辑。此书最早辑本为明末孙珏所辑,载《古微书》中,只二则。黄氏所辑较孙氏多三十余条,其中《开元占经》二十六条、《清河邵本》五条、《后汉书·王符传》一条。但其中有些以郑玄注之注释推断,并非《

  • 便宜十六策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

  • 事编内篇

    六卷。明孙慎行(1564-1635)撰。孙慎行字闻斯,号淇澳,武进(今属江苏)人。学者。万历进士,授编修。累擢礼部右侍郎。天启初召擢礼部尚书,后托病归。《明史》本传称其“操行峻洁,为一时缙绅冠”。有《

  • 道德经石刻

    二卷。旧题晋右将军王羲之书(不确)。古人研究《道德经》者,或立注释解载于竹帛、或书写经文刻于石上以传后世。收藏家以古者为珍品,有的还假造今作为古品。此篇就是有人从石碑上拓下来后,加盖铃宣、连珠印及双龙

  • 都氏铁网珊瑚

    二十卷。明都穆(详见《壬午功臣爵赏录》条)撰。此书与世传朱存理之《铁网珊瑚》同名。但朱存理之书分书品、画品二门,备录、题跋印记,被张丑、郁逢庆所宗。而此书则前四卷皆为都穆所作诸书题跋及诸画题跋。卷五以

  • 瓠尊山人诗集

    十七卷。清夏熙臣(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夏熙臣,字无易。湖北孝感人。官安陆府教授。初著有《巢云阁诗》十五卷,后增以新作,重编成本集。其诗才情富赡,又和阮籍《咏怀》,并拟李东阳《乐府》,作品连篇累幅

  • 宿松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邬正阶、郑敦亮修,石葆元、汪景祥纂。邬正阶,举人,官文林郎,清道光二年(1822)来任宿松县知县。郑敦亮,湖南长沙人,进士,道光六年(1826)知宿松县事。石葆元,字聿臻,号镜心,

  • 强兵

    ……威王问孙子曰:“□□□……□齐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有]教寡人以政教者,有教寡人以[□]敛者,有教寡人以散粮者,有教寡人以静者……”[孙子曰]:“……皆非强兵之急者也。”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