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伏敔堂诗录

伏敔堂诗录

十五卷。《续录》四卷。清江湜(1818-1866)撰。江湜字持正,一字弢叔,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自幼家贫,早年入县学后,屡试不第,曾为幕僚。咸丰十年(1860)得彭蕴章资助,循例纳粟为县尉,候补于杭州。一生郁郁不得志,乃倾全力作诗。病卒于杭州。遗命自拟碑碣:“清故诗人江弢叔之墓。”江湜兼长书法,善画山水花卉。著有《伏敔堂诗录》及《续录》计十九卷。《伏敔堂诗录》为作者手定,收入诗一千零九十首,卷首有道光二十七年(1847)彭蕴章《序》和作者《自序》;《续录》前两卷为作者手定,收诗二百三十二首,后两卷是作者去世后胡澍所辑,收诗一百二十六首。其诗不尚用典,质朴无华,多为写景抒情之作,境多抑塞凄苦,然功力深厚。擅长白描,遣词造意,力脱常径,深为时人所推重。近代陈衍称之为“咸(丰)、同(治)间一诗雄”。有同治元年(1862年)、二年(1863年)刊本。

十五卷。《伏敔堂诗选》不分卷。清江湜(1818-1866)撰。江湜,字弢叔。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诸生。三次应乡试不第。道光二十四年(1844)从殷述斋学使游幕山东。二十七年(1847)彭蕴章为福建学政,入其幕。咸丰二年(1852)还乡,游华亭、青浦,得交青浦熊苏林。熊赞其诗说:“诗自苏、黄以后,难乎为作者。君笔力挽回七百年矣。”(见江湜《〈伏敔堂诗录〉自序》咸丰十年(1860),得彭蕴章资助,循例纳粟为县尉,候补于杭州。其诗不用典故,纯用白描。咸同年间宗宋诗者以其与郑珍、金和并称。陈衍《石遗室诗话》称其为“咸、同间一诗雄也。”著有《伏敔堂诗录》十五卷、《伏敔堂诗续录》四卷,共计存诗一千四百四十八首。此编十五卷。封面由赵之谦题签。卷首有道光二十七年(1847)春彭蕴章《序》、同治元年(1862)作者《自序》及他人题词八则。又《伏敔堂诗续录》卷首有同治二年(1863)作者《自序》,卷末有同治五年(1866)七月胡澍《跋》。《伏敔堂诗录》由作者手定,收诗一千零九十首,按编年体编排,始于道光十八年(1838),讫于同治元年(1862)二月。《伏敔堂续录》前两卷为作者手定,收诗二百三十二首,按编年体编次,始于同治元年(1862)三月,讫于同治二年(1863)。后两卷为作者去世后由胡澍辑录,收诗一百二十六首,按年编次,始于同治三年(1864),讫于同治五年(1866)。由于其诗不尚用典,质朴无华,内容充实,颇得时流推崇。所为诗清处见骨,真处入情,兼有诸家之长,而能卓然自成一家。彭蕴章序谓:“古体皆法昌黎,近体皆法山谷,无一切谐俗之语,错于其间,戛戛乎超出流俗。陈衍《石遗室诗话》谓“弢叔近体出入少陵,古体出入宛陵,而身世坎坷,所写穷苦情况,多东野后山所未言。”《诗选》九十七首,不分卷。系民国十三年(1924)常熟言敦源抄写付印。简端有江湜四十九岁小像。陈宝琛题诗云:“百炼千忧见此才,胚胎韩孟冶苏梅。童年失就求诗学,亲见千篇手校来。”诗录有同治元年(1862)福州刻本。

猜你喜欢

  • 石屋山居诗

    一卷。题曰石屋禅师撰,不著其名。《明史·艺文志》、《浙江通志》亦不载其目。诗中有“吾家住在霅溪西”之语,盖明代浙江湖州之僧。是集前为《山居》各体诗,后附《倡颂》九十首。首署参学门人至柔编,河南新安吴明

  • 周易王氏音

    一卷。辑佚书,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马氏据《经典释文》序录所称,为《易》音者三人,即王肃、李轨、徐邈。但《隋书·经籍志》称,为《易音》者仅李、徐二人,王氏仅作有《易》注。王氏

  • 伊犁总统事略

    十二卷。清松筠撰。松筠(1753-1835),字湘浦,玛拉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屡黜屡起,以都统衔休致,殁晋太子太保衔,照尚书例赐恤,谥文清。是书汇集了松筠、祁韵士等考证西北舆地之作。此

  • 述古丛钞

    四集,三十种,一百四十九卷。清刘晚荣编。刘晚荣生平事迹不详。根据自序上记载,他少年时读书甚勤,中年后迫于生计,弃学经商,但仍不忘读书、藏书,后汇编所藏之书成四集,名曰《述古丛钞》,是取孔子“述而不作,

  • 知足斋诗集

    二十卷。《目录》一卷。《续集》四卷。清朱厓(1731-1806)撰。朱厓字石君,号南厓。北京大兴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改庶吉士,授仁宗学,宫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正。于经术无所不通。是诗集以

  • 古音类表

    九卷。清傅寿彤撰。寿彤字青若,贵筑(今属贵州省贵阳市)人。傅氏认为郑庠古音六部、顾炎武古音十部、江永古音十三部,密则密矣,然犹未合于五音之原、形声之本也。段玉裁古音十七部,合于形声之本矣,然犹未能统五

  • 友古词

    一卷。宋蔡伸(1088-1156)撰。蔡伸字伸道,自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他是端明殿学士蔡襄之孙,宣和间官彭城倅(副职),历官左中大夫。他曾与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向子

  • 延清堂帖

    六卷。明陈钜昌(生卒年不详)辑,董其昌书。陈钜昌,字懿卜,生平不详。陈氏辑有四种董氏刻帖,此为其一;另外,还有《太清楼帖摹本》。该帖成于天启甲子(1624),重摹《太清楼帖》之后,其中包括董氏大小真行

  • 易卦私笺

    二卷。清蒋衡撰。衡原名振生,字湘帆,一字拙存,晚年号江南拙叟,又号函潭当布衣。江苏金坛(句容县)人,康熙贡生。蒋氏善长书法,曾以楷书写十三经共八十余万字,乾隆时曾奉旨刻石列于太学。著有《拙存堂诗文集》

  • 周易何氏解

    一卷。辑佚书,魏何晏撰,清马国翰辑。何晏崇虚无,尚清谈,官至尚书。其《易》注多不足取,管辂称何晏《易》注美而多伪,甚是。今存玉函山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