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直格方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直格方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直格方》三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金刘完素(详见《素问玄机原病式》)撰,伤寒类著作。《伤寒直格方》又名《伤寒直格》、《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元葛雍编。雍字仲穆,号华盖山樵,临川(今属江西)人,对伤寒论颇有研究。此书大旨与《素问玄机原病式》相近,于伤寒证治议论较详。书前有序一篇,不知何人所撰。上卷统论阴阳脏腑、经络病证、运气主病及脉诊等。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变,分析病证及其诊治。下卷载麻黄汤、桂枝汤及益元散、凉隔散及黄连解毒汤等三十四方。此书有方有论,不分门类。其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和脏腹经络学说论述伤寒之病因证治,所论有独到之处。清代医家汪琥评其书说:“是书之作,实为大变仲景之法者也。”有元天历元年(1328)建安翠岩精舍刻本,明洪武六年(1373)陈氏刻本。《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简称《伤寒标本》。此书上卷载以伤风、伤寒、中暑、中湿四证为始,至劳复、食复共四十六种杂证,分别表里,辨其缓急。下卷则载所用之方,集麻黄、桂枝等五十二方。其中传染一条,称双解散、益元散皆为神方。书中所载医方及刘氏学术思想、治疗外热病的体会,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如书中所载以凉膈散、天水散、益元散等方治疗外感热病表证,黄连解毒汤、三一承气汤治疗里证,以双解散、通圣散为表里双解之药,确实超于当时医家。此书对后世研究《伤寒论》及刘氏学术思想有一定价值。然此书中所载亦有与《宣明论方》重复之处。有《刘河间伤寒六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合订本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八分书辨

    一卷。清杨锡观撰。参见《六书辨通》。是书系考辨八分书体之作。关于八分,历代众说纷纭,言人人殊。杨氏辨之曰:“八分即汉隶,今楷之别名尔。”“汉之隶皆可谓分,其从篆体者,即八分是篆二分是隶也;其与正楷无异

  • 考定文字议

    一卷。清俞樾撰。俞氏生平著述,见《儿笘录》。卷首有叙言,俞氏引孔子“正名说”论考定文字至关重要,考定文字应专以许氏《说文》为准。是编考定文字大纲有二:一曰正字义,如“逆”为送逆字,而顺逆字必当作“屰”

  • 文选锦字

    二十一卷。明凌迪知(详见《万姓统谱》)撰。本书以《文选》字句辑为二十七门。自谓在合并清江刘氏《类林》及眉山苏氏《双字类要》二书的基础上增减而成。

  • 拈花笑

    一卷。清徐石麒(详见《买花钱》)撰。本杂剧写妻妾争宠之事,实是一出闹剧,但用词多采俚俗之语,虽是韵文,几与口语无别。怒骂攻讦,颇肖泼妇,确是其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本书存于《垣庵词曲六种》本中。

  • 毛诗名物释

    不分卷。清焦循(详见《诗陆氏疏疏》)撰。此书视其手稿,颇多残缺,初名《毛诗多识》,后又用丹笔改为今名。篇中虽分释为二十,或仅二三页,多不成卷。书末自记有云,辛亥(1791)九月初二日录毕,此书作之八年

  • 都昌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曾王孙修,徐孟深等纂。曾王孙,字道扶,浙江秀水人,顺治十五年进士,授汉中司理,康熙十六年(1677)补都昌知县,后升户部主事。徐孟深,字邃友,邑人,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都昌县志

  • 读易经

    一卷。清赵良澍撰。良澍字肃徵,号肖岩,安徽泾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著有《读易经》、《读诗经》、《读礼》、《读春秋》及《肖岩文抄》等。其言易,以宋儒为宗,敷陈义理而不及象数,与汉魏易注不尝涉列。

  • 古大学注

    一卷。明乔中和撰。乔中和(生卒年不详)字还一,明内丘(今河北内丘)人,官至太原府通判。著有《说易》、《说畴》、《图书衍》、《元韵谱》、《大易通变》。是书前有自序,后有跋。是书虽从古本,但诂义多杂。如分

  • 学礼管释

    十八卷。清夏炘(?-1870)撰。夏炘,字心伯,安徽当涂县(今安徽当涂)人。为婺源教谕十八年,刊发《小学近思录》,示学者入德之门;咸丰初年倡办团练;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延入幕,后擢升颖州府教授;其为学

  • 生辰纲

    清金蕉云撰。金蕉云,生平不详。此剧演《水浒传》晁盖劫取生辰纲一段故事。共四节,一曰《英雄迫》,演林冲梁山入伙及杨志东京卖刀事。二曰《双雄斗》,演杨志与周谨、索超斗将,后为蔡京贺生辰,杨志押送生辰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