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约言

六书约言

①二卷。清吴善述(生卒年不详)撰。善述字澥城,浙江镇海人。是编于六书专以象形为经,以其他五书为纬,合许书九千余字,总分象天、象地、象人、象体、象事、象器、象植物、象动物八类;其属于各类之字,象天者五,象地者二十二,象人者三十二,象体者六十一,象事者五十八,象器者五十四,象植物者四十五,象动物者五十,总共三百二十六字;每字之下,各以其孳乳之字附之。统观全书,对于字形之孳乳,颇能贯串。文字虽分六书,而约言之只形声义三项。以声为系者有姚文田之《说文声系》,以义为归者有朱骏声之《说雅》,而以形为纲者则有此书与以上二书鼎足。《续修四库提要》曰:“其爬梳理董,则较姚朱二氏之作为尤难。循其条理,寻原究委,于文字之演进,纵不能贯彻一切,要亦可得十之八九。虽其所附合体字,不能确切不移;所参己意,不能遵守古训;其于全书大体之善,固无害也。”(冯汝玠)是书有光绪间刊本。② 二卷。近代金钺撰。金氏生平著述,见《说文提要校订》。是编分为八项,约而言之:一言《说文》部首及《说文》总义,二言六书义例,三言转注由某之误会,四言六书次第及名称,五言《说文》中之古籀,六言《说文》有大小字及提行本,七言字母,八言小学。其说得失参半,如于《说文》部首,谓“始‘一’终‘亥’,是许氏立题大旨,余则半谓中间条目,因便言之,若如《序卦》之不可移易则蔽”。于《说文》中之古籍,谓“《说文》以小篆为正文,而以古籀隶其下,其小篆之因仍古籀者即不再列;古籀、小篆之已经变易,而其同文之古籀,习见于当时之典籍者,即列古籀于小篆之下;其于当时典籍不曾习见之古籀,即不羼入。故《叙》虽述郡国亦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三代之古文,然其书中所列之古籀,则无见于某鼎某彝者。”以上所论,可谓有见。而于转注之误会,谓“曹仁虎之《转注古义考》,必即‘考’‘老’二字求之,张行孚之《说文发疑》所论转注,亦必即“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二语求之,皆不免失之于泥”。此论则欠妥,有违于许氏之意。《续修四库提要》云:“是于六书仅能识其门径,而未能至于堂奥者。”(冯汝玠)是书有《许学四种》本。

猜你喜欢

  • 紫佩轩诗稿

    二卷。清严昭华撰。严昭华,生卒年不详,字小云,浙江桐乡人,严锡康之妹,清代诗人。此书前有伯兄严锡康所写题词,书后有其侄严滨所写跋语,其女婿陈恩淑题写诗词四首。书末有“苏梓文阁刊版”字样。刊于光绪二十二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萧茂挺文集

    一卷。唐萧颖士(717-768)撰。萧颖士字茂挺,唐代散文家、诗人。兰陵(今山东苍山)人。四岁知为文,十岁补太学生。通百家谱系及书籀学。开元二十三年(735)十九岁时进士及第,对策为第一。曾任金坛尉,

  • 几何补编

    四卷。清梅文鼎(详见《历算全书》)撰。《几何补编》是一部论述正多面体和半正多面体性质和计算的著作,写于1692年。书前梅文鼎自序说:“壬申(1692)春月,偶见馆童屈篾为灯,诧其为有法之形,乃复取《测

  • 柳南文钞

    六卷。《诗钞》十卷。清王应奎(1684-?)撰。王应奎,号东溆,虞山(今江苏常熟)人。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人每与朋好相见,辄以文字切磋不倦,曾与侯秉衡、陈亦韩、汪西京结诗课。著有《京江耆旧集》、《柳南

  • 金石萃编校字记

    二卷。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虚书契》条。本书成于光绪十一年(1885)。王昶著《金石萃编》时,已近暮年,眼睛有病,视力衰退,靠门下为其检阅史料,故未能精到。罗振玉校正《金石萃编》中碑志一百三十种,

  • 太仓州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末王祖畲、钱溯耆等纂修,王祖畲续纂。王祖畲(1842-1918),字岁三,号紫翔,清镇洋县(今属太仓县)人。光绪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河南汤阴知县。返里后历主本县及宿迁、

  • 两汉隽言

    十六卷。宋林钺辑、明凌迪知增辑。林钺作《汉隽》,摘录西汉史事,迪知依此体例,辑后汉故实,与林钺《汉隽》合为一书,名为《两汉隽言》。其中卷一至卷十为前集,乃林钺之作;卷十一至卷十六为迪知续撰,题曰后集。

  • 法界次第初门

    三卷。隋代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法界次第初门》是智亲笔所作,撰此书的目的,一是、为读经寻论者示其名数,二是、为习佛教者知法门浅深次第,三是、为学习三观者晓其法名相义理。用现代

  • 满汉西厢记

    四卷。满汉合璧本,不著译者姓名。旧时满语,字句古奥。前有序云:遂以儿女微情,写崔张之故事,或离或合结构成文,既出风而入雅,亦领异而标新,绵绣陈横,脍炙人口。传刻之文,仅从汉本,未见满文,故将邺架之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