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说

六书说

①一卷。清江声(1721-1799)撰。江声字鳣涛,改字叔沄,号艮庭,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师事惠栋,宗汉儒经说,精小学,善考据,主要著作有《尚书集注音疏》、《六书说》、《释名疏证》、《论语俟质》、《经史子字准绳》等。此说全文不足两千字,摘要如下:“象形,会意、谐声三者是其正,指事、转注、假借三者是其贰。指事统于形,转注统于意,假借统于声。盖依形而制字为象形,因字而生形为指事。如‘日’象其币,‘月’象其缺,由此推之,凡山水鱼鸟等实有其形而字象之者,胥视此矣。若‘上’‘下’本无定形,置‘一’以为准,侸于其上则为‘上’,缀于其下则为‘下’。由此推之,‘日’在‘茻’中为‘莫’,‘王’在‘门’中为‘闰’,凡视之可识、察之见意者皆是也,此指事统于形也。盖合两字三字以成一谊者为会意,取一意以概数字为转注。‘止’‘戈’为‘武’、‘人’、‘言’为‘信’,推‘十’合‘一’为‘士’,‘黍’可为酒‘禾’‘入’‘水’,‘比类合谊,以见指撝’,言会合其意也。转注则由是而转焉,如‘挹彼注兹’之‘注’,即如‘考’、‘老’之字,‘老’属会意也,人老则髦须变白,故‘老’从‘人’、‘毛’、‘匕’,此亦合三字为谊者也。立‘老’字以为部首,所谓‘建类一首’。‘考’与‘老’同意,故受‘老’字而从‘老’省。‘考’字之外,如‘耆’、‘耋’、‘壽’、‘耇’之类,凡与‘老’同意者,皆从‘老’省而属,是取一字之意以概数字,所谓‘同意相受’。叔重但言‘考’者,举一以例其余尔。由此推之,则《说文解字》一书凡分五百四十部,其分部即‘建类’也,其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之首,即所谓‘一首’也,下云‘凡某之属皆从某’,即‘同意相受’也,此皆转注之说也,此转注统于意也。盖谐声者定厥所从,而后配以声,声在字后者也。假借则取彼成文而即仍其声,声在字先者也。……‘以事为名’即转注之‘同意相受’,以配合之字为声,所谓‘取譬相成’也。凡一字而兼两谊三谊者,除本谊之外,皆假借也。”其说转注主义转,为前人所未发,清钱坫谓“转注之说古无定解,得此足以破的。”其说指事,举“莫”“闰”为例,则与会意混而不分,不可信从。总的看来,江氏说六书,虽未必尽合许慎之旨,尚犹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足资参考。江氏撰成此文即手篆勒石,顾广圻尝以拓本重墨于版,今有清代《小学类编》本,《求实斋丛书》本,《玲珑山馆丛书》(即《益雅堂丛书》)本,《琳琅秘室丛书》本,近代据《琳琅秘室丛书》本排印的《丛成集成初编》本。② 一卷。清廖登廷(生卒年不详)撰。登廷,四川井研人,光绪间廪生。此编论六书极力维护许说,批驳段说。如论象形,谓“‘八’、‘夭’等字之谓象形,许有明文,力辨段氏以实为象形、虚为指事之误。论指事,谓如指画之指,当为记识之意。‘一’为形,指其上则为‘⊥’,指其下则为‘丅’,‘丨’‘丨’即手画之痕迹,即所谓指。指事似合体象形,但合体象形合二字为一字,义与原字异,此则具从原字生义,是其异。又似会意,但所指一二画不成字,会意则两字皆成字者。段氏未明于此,故其说多诬。”言及会意形声,亦极论段氏以所立十七部绳许书之字,遇有不合或删声或补声之误。论转注乃谓“如木部以‘木’为‘建类一首,而凡木属皆依序林列,故谓之‘同意相受’。如病流注,始只一处,后转相传染,流注周身,皆原一注。”这是与江声之说相同的。言及假借,谓“应分‘依声’、‘托事’为二类”,又别为四源十二例,不仅误解许说,而且妄作臆断,不足取。是书光绪间有刊本。

猜你喜欢

  • 大学古本释

    一卷。清郭阶撰。阶字慕徐,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官至江苏知府。是书首有郭阶的自序,以为《大学》一书,其条贯次第之所以这样,因为郑玄略而不言,孔颖达言而不精。自宋二程朱子到明代诸儒,虽有改本十余家,

  • 读墨子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鸿庆字癯石,号艮斋,江苏盐城人。早年屡应进士不第,便绝意仕途,曾在本县担任教育会、自治会会长等职。他一生勤奋,著有《读诸子札记》二十五卷、《读礼志疑》五卷、《左

  • 顾子义训

    一卷。晋顾夷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顾夷字里未详,为扬州主簿。旋退居穷处,为隐逸之士。侯康《三国艺文志补》,不能辨顾子《新言》与顾子《义训》为二书。考《隋书·经籍志》顾子《新语》十二卷。吴太常顾

  •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六十卷。明周珽编。周珽字无瑕,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初,其曾祖敬,辑《唐诗选脉》一书,刊未竟而毁。珽辑缀残稿,续成是编。其持论以高棅“品汇”、李攀龙“诗删”为宗。体例仿效《唐诗品汇》,按体编排。先五

  • 春秋剩义

    二卷。清应麟(详见《易经粹言》)撰。此书摘取《春秋》经文作为标题,然后围绕这些题目各为论说。其说大抵因袭前人穿凿臆断之论而敷衍成篇,无甚新意。《屏山草堂稿》本。

  •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

    九卷。宋张行成(详见《皇极经世索隐》)撰。此书是张行成所撰“易说七种”之一,专论《皇极经世·外篇》之义。《皇极经世·内篇》,前四卷推衍元、会、运、世之序,后四卷辨明声音律吕之微;《外篇》是比物引类以发

  • 北史

    一百卷。唐李延寿撰。李延寿约生活在唐高祖到高宗时期,字遐龄,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人,历史学家。他是继其父李大师编史之志,属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历史。他撰史资料来源主要是以删抄八书,又收集了一千多卷杂史以

  • 孝经传

    一卷。战国魏文侯(?-前396)撰。清马国翰编辑。魏文侯名斯,亦作都,战国时魏国国君,曾受业于子夏,其著《孝经传》,《汉志》无明文,《隋唐志》亦不载,不知佚于何时。惟《汉志》孝经类有杂传四篇,据王应麟

  • 易问

    ①二卷。明郝锦撰。郝锦字絧卿,号于庵,安徽六安人,崇祯时进士,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此书上经及下经各一卷,缺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内容。任天成为此书做序,谓该书取随其所问而答之之意。全书基本以程传为宗

  • 草草草堂诗选

    二卷。《词稿》一卷。清黄纯嘏(1758-?)撰。黄纯嘏,原名鼎晋,一名晋,字锡之,号梦余,自号虹桥旧主人。祖籍安徽歙县,后迁江苏仪征。黄纯嘏天性闲雅,不乐仕进,父辈时家道中落,黄纯嘏奔走江汉间数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