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朝通鉴博议

六朝通鉴博议

十卷,宋李焘(1115-1184)撰。李焘字仁甫,又字子真,号巽岩。南宋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兴年间进士,最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关心民瘼。后任内外官,主持修史时间最长,对当代典章制度颇为谙熟。后累官礼部侍郎,进敷文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卒谥文简。用力近四十年,纂修《续资治通鉴长编》,另有《说文解字五音韵谱》、《李文简诗集》等。《六朝通鉴博议》一书详细地记载了三国六朝胜负攻守之迹,并对其作出论断,其目的是假借历史来论述南宋南渡的一些史事,专为南宋立言,陈述治理国家的得失等等,主张修人事以自强,并极力支持孝宗加强兵备,抗击金兵。他向孝宗提出的许多见解,体现了他那以立国根本为先,修人事、强兵备、富国家的爱国思想,这也是李焘写此书的用意。《六朝通鉴博议》一书有振绮堂影宋抄本,《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猜你喜欢

  • 毛诗发微

    三十卷。明宋景云撰。景云字祥祯,博兴(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湖广。其说诗以朱子集传为主,亦间采毛传及他说以参之。为例有三:标正字者,衍集传;标附字者,采他说;标考字者

  • 重编王肯堂笺释图注

    三十一卷。清顾鼎编。顾鼎,江苏娄县人。为清初研究刑律的云游幕僚。王肯堂,明万历南京礼部精膳清吏司郎中,后任福建参政。是书先为王肯堂根据《明律》所作笺注:他集诸家之说,舍短取长,详为注释,并订正坊间私刻

  • 嵩山志

    二十卷。清叶封撰。叶封,字玉叔,号慕庐,浙江嘉兴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河南登封县知县。志嵩山者,古来多矣。隆庆中有陆柬撰《嵩岳志》,万历中有傅梅撰《嵩书》,顺治中有焦贲亨撰《嵩高志》。叶封

  • 经义亭疑

    三卷。清末蒋楷撰。蒋楷籍贯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为专就经义说律之作。取《尚书》“舜典”、“大禹谟”、“康诰”、“吕刑”诸篇及《春秋左氏传》《周礼·秋官》《礼记·王制》中涉及刑律的内容,遍考经子史传,

  • 巡城条约

    一卷。清魏裔介(?-1686)撰。魏裔介,直隶柏乡(今河北柏乡县)人。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官至太子太傅。有《孝经注义》。康熙二十五年卒,追谥文毅。顺治丁酉年(1657),“裔介为左都御使,立此

  • 左传经世钞

    二十三卷。清魏禧((1624-1681)撰,彭家屏参订。禧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康熙十七年举博学宏词,以疾辞。魏禧与兄际瑞、弟礼皆以文章称,时人号为“宁都三魏”,兄

  • 姑熟帖

    刻于宋淳熙间。现只存残石,可见者只有苏子美诗半首,苏东坡诗文五篇,陆放翁诗九首,有完有缺;其中苏子美诗为淳熙戊戌(1178)杨倓刻,苏东坡诗文为淳熙十六年(1190年)洪遇刻,陆放翁诗则年月及刻者姓名

  • 顾氏石刻

    一卷。清顾沅辑。此刻首行空而未镌,是帖名未定。其中多顾氏藏印,而顾沅多刻书,所以必为顾氏所刻。内容是:李东阳《金丝堂铭》、《吴山归老诗序》、《会文联句》、《赠陈白沙诗》,杨一清诗一种、手简一种,张居正

  • 春秋左传地名考

    一卷。附录一卷。明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学者。正德六年(1511)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时充经筵讲官。父廷和为首辅,以议礼忤世宗,乞休去。

  • 玉井山馆笔记

    一卷。清许宗衡(1811-1869)撰。许宗衡字海秋,江苏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咸丰进士,官至起居注主事。著有《玉井山馆文略》。《玉井山馆笔记》是一部杂考之作,撰述内容有诗文、古乐、医术、茶饮等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