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别本学文堂集

别本学文堂集

四十七卷。清陈玉璂(约1681前后在世)撰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少有大志,读书勤苦,每至夜半,两眼欲合,就用艾灼臂,学有所成,凡天文、地志、兵刑、礼乐、河渠、赋役等等,皆研究明悉。时人称为俊才。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康熙十八年(1679)试“博学鸿词”科,后罢职归田。本集有文四十三卷,诗十卷,词三卷,总计五十六卷,但文集中有目录而无书的共九卷,实际为四十七卷。与《学文堂集》大同小异。但两书皆无总目。疑为随作随刊,不是全帙。有康熙时刊刻本。《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猜你喜欢

  • 海语

    三卷。明黄衷(1474-1553)撰。黄衷、字子和,南海(今广东广州市)人,别号病叟。弘治丙辰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出为湖州知府,历福建转运使、广西参政、云南布政使,皆有政绩,累官兵部右侍郎。晚年致仕

  • 半洲稿

    四卷。明张经(?-1555)撰。其卷首题为蔡经,系其未复姓时所刊。张经,字廷彝,侯官(今属福建)人。生年不详。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总督军务,改左

  • 华凤超年谱

    二卷。清华袁黄述。袁黄,明清之际江苏无锡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为谱主华允诚(详见《高子年谱》)之子。此谱首录汪琬所撰华允诚传、徐坊所撰墓志铭等,后附入祠事略、宗谱传赞,末附一卷,汇记康熙年间建祠之事。

  • 格致镜原

    一百卷。清陈元龙(1652~1736)编撰。陈元龙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授编修。曾任广西巡抚。在粤七年,史畏民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简。工于诗文,著有《爱日堂

  • 听■楼集帖

    六卷。清潘正炜辑。潘正炜字季彤,收藏之富,甲于东粤。此帖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成,所收从魏晋至明末,共八十余家,钟繇、王羲之之帖,大都出自石本,所以也很可观。唐人石本与墨迹兼有,而多不可信,如李

  • 易学辨惑

    一卷。邵伯温(1057-1134)撰。邵伯温,字子文,邵雍之子,北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名理学家。邵雍创先天说,但传者甚少。郑夬自称得其法,沈括将此事记入《梦溪笔谈》。邵伯温认为郑夬《易》说低劣,

  • 说难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

  • 耆旧续闻

    十卷。宋陈鹄撰。生卒年、籍贯、仕履情况均不详。此书宋代史志及典籍均未著录,仅《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并记陈鹄,宋宁宗开禧以后人。书中内容记汴京故事及南渡后名人言行,多为旧闻,采摘他书或某人言论

  • 贾氏丛书甲集

    九种,二十二卷。清贾臻(生卒年不详)撰辑。贾臻字运生,直隶故城(今属河北省)人。曾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出任浙江知府、河南知府。丛书所收主要是贾臻撰辑著作,另有其父贾汝愚两种,其婶母卢碧筠一种。

  • 十三经解诂

    五十六卷。明陈深(详见《周礼训隽》)撰。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于《易》只取程传及本义,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