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升庵集

升庵集

八十一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省)人。杨慎幼年警敏,文才出众,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吊古战场文》、《过秦论》,为时人称之。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召为翰林学士。世宗时,因力谏下狱,后谪戍云南永昌,自此以后,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达三十余年。杨慎学问渊博,著作甚丰,多达一百余种。《明史·杨慎传》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主要著述有:《升庵集》《遗集》《丹铅余录》、《谭苑醍醐》、《广夷坚志》、《古今谚》、《诗话补遗》、《词林万选》、《风雅逸篇》、《三苏文范》、《滇程记》、《滇载记》等。是集为明张士佩所编。在此之前,杨慎诗文曾有各种选本刻印行世,如嘉靖十六年(1537年)刊刻的《升庵南中集》七卷,后又有《续集》四卷;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刊刻的《杨升庵诗》五卷;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刻的《升庵诗集》九卷,《文集》十二卷;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刊刻的《升庵七十行成稿》二卷等。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才由张士佩汇集成《升庵先生文集》,凡八十一卷。简名《升庵集》。因是集刊刻于四川,故亦称蜀本。其中,赋及杂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札记四十一卷。是张士佩根据其《丹铅录》、《谭苑醍醐》诸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而成。其诗内容广泛,既善为嘲讽之辞,又长于抒情之作,虽不专主盛唐,然亦有拟古之风,以工丽华美、情韵深长而著称。但亦有过于愁艳之弊病。慎亦能文,其文多寄情山水、应酬之作,但文学色彩不浓。此书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即蜀本),存世,并被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正蒙初义

    十七卷。清王植撰。王植有《四书参注》已著录。《正蒙》是张载的重要著作,原只数万言,而其弟子苏炳将这部书分为十七篇,相续成为今存本的样子。这是一部哲学著作,它与《西铭》、《易说》构成了张载的哲学体系。张

  • 榘庵集

    十五卷。元同恕(1254-1331)撰。同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后徙于奉元(今属陕西)。至元间授国子司业,辞不拜。延祐六年(1319)立皇太子,召恕为奉议大夫。卒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此集

  • 说文引经异字

    三卷。清吴云蒸(生卒年不详)撰。云蒸字小岩,安徽歙县人。此书取《说文》所引之经与今经不同者,分经罗列,依《说文》部次字次为序,每字首列篆文,次录所引经文,并考石经所从之字,凡通转、假借,悉加辨别,共计

  • 胡蒙溪集

    十五卷。《续集》六卷。明胡侍(约1542前后在世)撰。胡侍,字承之,别号蒙溪,湖北咸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刑部云南司主事,晋广东司员外郎,嘉靖元年(1522)为严鸿胪寺右少卿

  • 任庵语略

    无卷数。清王建衡(生卒年不详)撰。王建衡号月罗,威县(今河北省)人。岁贡生,候选教谕。王建衡善于著述经史杂家著作,著有《读史辨惑》、《性理辨义》等。《任庵语略》是王建衡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采辑前人的笔

  • 少室六门集

    一卷。元魏菩提达摩(通称达摩,?-536,一说528)撰。达摩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自印度海路来广州,从广州至北行于魏沿途传教弘法。据

  • 淮海居士长短句校记

    一卷。清朱孝臧(1857-1931)撰。朱孝臧原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疆村,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光绪进士,官礼部侍郎。词风近于吴文英。辛亥革命后多怀恋清室之作。有《疆村语业》。对辑校词籍用力甚

  • 雅尚斋诗草二集

    二卷。明高濂(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其诗先有初集,但未有见。此为二集。前有万历九年(1581)自序,称其诗得乎自然以悦性情,故往往称心而出,

  • 金斋集

    四卷。明宋诺(约1550年前后在)撰。宋诺,字子重,号金斋,故城(今河北)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著有《金斋集》。是凡四卷,集文三卷,诗一卷,而别以策对、书启之类附

  • 白云集

    ① 四卷。元许谦(1270-1337)撰。一名《许白云先生文集》。许谦字益之,金华(今浙江)人。少孤,颖悟异常,稍长即力致于学,受业于金履祥。公卿累荐,不仕。暮年讲学从者千余人。晚年自号白云山人,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