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唐二主词笺

南唐二主词笺

一卷。清刘继增(生卒年未详)撰。刘继增字石杳,江苏无锡人。继增得泰昌元年(1620)吕远刊本《南唐二主词》一卷,侯文灿既未曾见,而《词谱》所引,亦与此不同。与汲古阁抄本编次虽同,此多卷末〔捣练子〕一首,侯本亦无此阕。继增因以吕本为主,参校各本,并历引《南唐书》、诗话词话及宋元以来之笔记、文集等,为之笺注。凡校笺者,皆双行夹写。其原有校笺者,单行则仍保留,双行则冠原注二字。其版后失,其子遂检当日红印样本,重付铸铅排印,即今所通行之本。观其笺校,自为《南唐二主词》之善本。但中犹有可议者数端。《二主词》为南宋所编,半出真迹,最为可据。原注所引,非不可考。如曹功显即曹勋,孟郡王即孟忠厚,并见《宋史》。而继增全不留意,此其一失。〔破阵子〕一首,不似后主语气,袁文《瓮牖闲评》卷五辨论最确,而继增未引袁书,此其二失。中主〔浣溪沙〕第二首旧注,荆公问山谷云云,盖本于《苕溪渔隐丛话》五十九引《雪浪斋日记》。惟原文误作李后主,此改正为〔江南词〕。而继增不知为一事,复引《雪浪斋日记》于后,此其三失。后主〔捣练子令〕注云:“《词谱》注此词为冯延巳作,今案《阳春集》无此词,未知何据。”考《尊前集》有此词,即题冯延巳作。继增未能详考,此其四失。还有数处,继增又援用各书,又不著卷第,使阅者难于复检,亦失著书之体例。此为其失之处。有无锡公立图书馆校印本。

猜你喜欢

  • 金石图像

    四种四卷。清翁方纲(1733-1818)编、叶志诜(生卒年不详)摹刻。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工书法,精金石。叶志诜字东阳,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

  • 奏对稿

    十二卷。明张孚敬撰。(见《谕对录》)。在《谕对录》中备载世宗密谕及当时奏草,共三十四卷。《奏对稿》为万历中巡按浙江御史杨鹤所选,共二十一卷,比原集减少了三分之一,在第十二卷附刻了序文十九篇,大概是删繁

  •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

    见《武王伐纣平话》。

  • 谐声谱

    ① 五十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惠言字皋文,武进(今属江苏)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其学深于《易》、《礼》,著作有《周易虞氏义》、《虞氏消息》、《仪礼图》等。此书由其

  • 左传补注

    ① 六卷。清惠栋(详见《周易述》)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

  • 中庸阐要

    一卷。清张恩霨(详见《论语论略》)撰。首有自序二首。是书与其所著《大学阐要》相表里,以为孔子著《孝经》一书,子思传衍家学,鬼神章以前,为尽人之学。诚明章以后,为合天之学。其中大孝数章,看似绝不相类,反

  • 尚书纂义

    四卷。清关涵撰。关涵字东皋,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诸生。本书卷首录古序,其次作一“总纲”。卷一是《虞书》、卷二是《夏书》和《商书》,卷三、卷四则是《周书》。关氏在自序中称他采录了宋、元、明的各

  • 说雅

    十九卷。清朱骏声撰。朱骏声为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所著以《说文通训定声》著称。生平见“说文通训定声”。《说雅》附《说文通训定声》后。自序曰:“循《尔雅》之条理,贯许书之说解,五百四十目纪之以形;十八部

  • 陈书

    三十六卷。姚思廉、姚察(均见前篇)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姚思廉受诏撰梁、陈二史,魏徵总领其事。他是根据其父旧书稿,又采择史著撰成。陈朝是南朝的一个小朝廷,统治仅三十三年历史,全书只三十六卷,是《二十四史

  • 增修灌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庄思恒修,郑珶山纂。庄思恒,曾任灌县知县。郑珶山,昌州人,曾任训导。按灌县志,创修于乾隆年间,嘉庆以后,曾经续修数次,讫未成书。庄氏任县令后,再度纂修,以乾隆旧志为底本,博采旁搜,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