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本尚书孔氏传汇校

古本尚书孔氏传汇校

不分卷。清王国维(1877——1927年)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清秀才出身,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王国维学识渊博,对哲学、文学(特别是小说和戏曲)、古史、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对近现代学术研究影响很大。王国维生平著述共有六十二种,主要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自从六朝以后,伪《古文尚书》孔传之通行本,是隶古定本,也就是依古文而改作今隶的本子。康玄宗天宝三年,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尚书》为唐代之通行文字,于是民间就都通行改字本,只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尚书音义》还保留了一些隶古定本的遗迹。然而,到了北宋开宝五年,由于陆德明所解与唐玄宗时所校定的本子有所不同,就令陈鄂删定之,别为今本《音义》,于是隶古定之痕然已荡然无存。所幸在日本和敦煌发现了一些唐代的隶古定真本,由此人们也可以了解到梅赜本《尚书》的一些情况了。但今存隶古定《尚书》真本皆为残卷,又分别收藏于不同的地点,不利于人们进行研究,因此,王国维汇校古本《尚书》,实乃大功一件。王氏此书共收隶古定古写本七种:一、日本古写本《禹贡》残卷,今藏日本东大寺;二、《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残卷,敦煌唐写本,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三、日本古写本《盘庚》、《说命》、《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残卷,日本东大寺藏;四、日本古写本《泰誓》、《牧誓》、《武成》残卷,日本神田氏藏;五、日本古写本《洪范》、《旅獒》、《金縢》、《大诰》、《微子之命》残卷,上虞罗氏藏;六、《顾命》残卷,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唐写本;七、日本古写本《毕命》、《君牙》、《冏命》、《吕刑》残卷,日本东大寺藏。此书为王国维亲手校写,补正了不少日本东大寺本的伪、夺。只是现尚存《洛诰》、《大禹谟》、《泰誓》诸卷古写本今藏英国,王国维校此书未能采用。此外,陆德明《经典释文·尚书音义》真本残卷现今藏于法国巴黎,吉石庵丛书有影印本,亦可以因之考察隶古定的一些情况,这是此书所应完备者。本书为稿本。

猜你喜欢

  • 金吾事例

    十一卷,清定郡王载铨撰。载铨(?-1854),清定端亲王奕绍第一子,道光十六年(1836)承袭定郡王,咸丰三年(1853)予亲王衔。本书是他于咸丰元年五月署理步军统领时所辑。当时,载铨以步军统领衙门档

  • 唐韵正

    二十卷。《音学五书》之四,清顾炎武撰。这部书表面上是以古音正《唐韵》之讹,故称《唐韵正》;但实质是把本该载在《诗本音》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了这部书,以免《诗本音》过于繁重,可以认为《唐韵正》是《诗本

  • 石村画诀

    一卷。清孔衍栻撰。孔衍栻字石村。今曲阜(今山东曲阜)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记自己作画之法,并无特色。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 太常因革礼

    一百卷。欧阳修(1007-1092)等奉敕撰。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杰出文学家。天圣八年(1030)甲科进士。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熙宁初,对王

  • 北行日谱

    一卷。明朱祖文(?-约1626)撰。祖父字完夫,自号三复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祖文少负节气,与周顺昌相友善,周顺昌因反对宦官魏忠贤而被捕入狱,祖文私行入京,为周顺昌送饭送药,又为他奔走借贷以赎其

  • 止止堂集

    五卷。明戚继光(1528-1587)撰。戚继光,著有《练兵实纪》。据《千顷堂书目》载,戚继光有《止止堂集》,无卷数。又有《横槊稿》三卷、《愚愚稿》一卷。今此本《横槊稿》亦三卷,《愚愚稿》则多一卷,共为

  • 玄真子

    一卷。唐张志和(生卒年不详)撰;附天隐子一卷。唐无名氏撰。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十六游太学,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获罪被贬为南浦尉,赦免后隐于江湖

  • 北宋嘉祐石经周礼礼记残石

    一卷(吉石盦丛书本)。罗振玉据其所藏本影印。书不分卷,凡三十一页。首影印原石《周礼》、《礼经》、《孝经》三经残字,后有罗氏宣统丁巳闰月跋。据跋所记,《礼记》存《檀弓》六十行,《中庸》五十行。《孝经》存

  • 雅尚斋诗草二集

    二卷。明高濂(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其诗先有初集,但未有见。此为二集。前有万历九年(1581)自序,称其诗得乎自然以悦性情,故往往称心而出,

  • 春秋左传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撰。此书亦其所辑《九经要义》之一。其体例亦同于诸经要义,乃节录先儒注疏之文,每条之前,各为标题,而系以先后序第。魏了翁《李明复春秋集义序》云:“余尝览诸儒之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