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玉图谱

古玉图谱

一百卷。作者不详。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古代各种玉器。旧本题宋龙大渊等奉敕撰。《宋史·艺文志》不载此书,他家著录者也不曾涉及。尤袤《遂初堂书目》有谱录一门,但也无是书之名。元代朱泽民《古玉图》也未谈曾见过此书。是书前列修书诸臣职衔,以史传考证,错谬之处不胜枚举。是否为龙大渊等撰,可疑之处有十二点:一、按宋制,凡修书处有提举、监修、详定、编修诸职名,从无总裁、副总裁之称。二、龙大渊本为武官,不应领修纂之事,况目龙氏于乾道四年去世,此书作于淳熙3年,其时龙氏已去世九年。三、修纂者中宇文粹中列衔为翰林直学士,考南宋《馆阁录》及《翰院题名记》,从乾道至淳熙年间根本无有此人。四、是书前列的主要编纂者曾觌,绍兴年间为建王内知客,后加少保、醴泉观史,而是书对曾氏列衔仅称检校工部侍郎,考《宋志》,书中只有检校尚书,从无检校侍郎的职衔。五、是书前列的主要编纂者张抡,《武林旧事》称知阁张抡,是个武官。而是书列其衔作“提举徽猷阁”,与张抡所任职衔不符,显然是因知阁而附会的职衔。六、是书前列主要编纂者张青,称其职衔为提举皇城司事,考《宋志》,皇城司只有干当官,无提举之名,其职衔与《宋志》不符。七、是书主要编纂者士禄列衔称带御器械忠州防御史、直宝文阁,主要编纂者叶盛列衔称带御器械汝州团练使、直敷文阁。这二人所列职衔均为武职,然而直阁为文臣贴职,南宋没有文臣加武职之例。八、宋南渡之后没有礼仪院之名,可是书主要编纂者钱迈选却列其职衔称太常礼仪院使,可谓无中生有。九、《书画谱》引陈善《杭州志》载刘松年于宁宗朝进《耕织图》,皇帝赐与金带,是书作于淳熙初年,距宁宗即位尚有二十年,已云赐金带,可见谬误之甚。十、《绘图宝鉴》称是书主要编纂者李唐官成忠郎、画院待诏,而此书却列其官职为儒林郎,官职不符。况且李氏时年已近八十岁,淳熙至建炎五十年,李氏不应尚在。十一、《画史会要》称是书主要编纂者马远为光宁朝待诏,陈善《杭州志》称是书主要编纂者夏圭为宁宗朝待诏。今淳熙初已有其名,时代不符。十二《宋志》枢密院无都事,工部无司务,文思院只有提辖、监管、监门诸职,没有掌院之名,与是书所列之职衔种种不合。总之,以上种种背谬之事,完全可以证明是书为后人假托无疑,究竟何人假托已不可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内府藏本列为存目。现存有乾隆四十四年江氏刊本,孙渊如有旧钞宋时原进官本三十二册。

猜你喜欢

  • 放猿集

    一卷。《桐江集》一卷。《江山风月集》一卷。附《船庵词》一卷。清潘曾沂(1792-1852)撰。潘曾沂,原名遵沂,字功甫,别号小浮山人。江苏吴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五应礼部试而不第。道光五

  • 编珠

    二卷,补遗二卷,续编珠二卷。隋杜公瞻(生卒年不详)编撰。《编珠》一书《隋志》、《唐志》里均无记载。《宋志》才开始著录,但无传本。清康熙年间詹事府詹事钱塘高士奇奉旨检阅内库书籍,在废纸堆中发现其书的一卷

  • 黄州府志

    ①九卷,清苏良嗣修,奚禄诒纂。苏良嗣,辽阳州(今辽阳市)人,荫生,官黄州知府。奚禄诒,字克生,黄州人,进士,官常州府同知。府志明弘治十三年(1500),郡守卢希哲修,万历三年(1757)郡守潘允哲修。

  • 赤水玄珠全集

    见《赤水元珠》。

  • 梦窗稿

    四卷。《补遗》一卷。宋吴文英(约1212-约1272)撰。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觉翁,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吴文英往来于江浙之间,曾为嗣荣王等显贵的门客。其词字句工丽,音律和谐,与周密齐名,并称“二窗

  • 诗经拾遗

    一卷。清郝懿行(详见《诗问》)撰。该书自序云:“删诗之说出于《史记》,窃谓不然,孔子但云三百,不云三千。安得古人之文如彼其多。”其言甚正。然所辑古诗,颇为复杂,其中有后人伪托者,有袭用老子语者,真伪难

  • 陆宣公翰苑集注

    二十四卷。清张佩芳(生卒年不详。)撰。张佩芳字菘圃,一字荪圃,平定(今山西平定)人,进士出身。好学深思,对经史学功力尤深。为注笃嗜不倦,引繁博考,取材宏赡。著有《陆宣公翰苑集注》。此集凡二十四卷,卷一

  • 词韵

    二卷。清仲恒撰。仲恒字道久,号云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平、仕履均不详。填词之风极盛于宋代。作者云兴,却绝无撰韵之事。或用诗韵,或杂方言,亦绝无一定之律,仍抑扬铿锵,朗朗上口。但元明之后,古乐失

  • 电白县志

    八卷。清相斗南修,郭指南续修。相斗南,山西安邑人,举人,顺治十三年(1656)电白知县。顺治间县令相斗南抵高凉,只见满目荒凉,兵马倥偬,值当因革之际,经制方新,钱谷版章各非其旧,况陵谷迁徙,移风易俗,

  • 孏窟词

    一卷。宋侯寘撰。侯寘字彦周,一字谦之,东武(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均不详)。绍兴时以直学士知建康。所交多数是当时名流,著有《孏窟词》。其词婉约娴雅,却无酒楼歌馆秾丽艳冶之态。虽名不甚著,而在南宋诸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