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兴长桥沈氏家集

吴兴长桥沈氏家集

二十九卷。清沈家本(1840-1913)辑。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清光绪进士。家本曾先后任清代天津知府、保定知府、刑部左侍郎、法部右侍郎、大理院正卿等要职。家本在刑部曾专治法学,主持修法律,废止酷刑,以所修订《大清现行刑律》取代《大清律例》,并制订《大清新刑律》,对刑律进行改革。家本有大批编著留世,多为律法著作,仅《丛书综录》就收其著述三十一种,如《沈寄簃先生遗书》,编有《枕碧楼丛书》。《沈氏家集》辑有家本同宗沈国治以下五人诗文二十九卷。沈氏家集内含《韵香庐诗钞》二卷。清沈国治(生卒年不详)撰。沈国治,字韵亭,为沈家本曾祖父,序称其祖博学能文,曾屡试不第,原遗诗文存稿甚丰,因家贫无力刻印,渐致散失,经沈家本搜寻遗稿得诗二卷,共辑八十九首。《蓼庵手述》,一卷,清沈蓼庵(生卒年不详)撰,辑有《沈氏宗室传略》、《宗谱》等六篇。《春草堂集》,二十二卷,清沈丙莹(?-1870)撰。沈丙莹为沈家本父,清道光进士,曾任刑部郎改御史,出任贵州太守,因受同僚排挤,年未衰即引退,主持浙江精舍。其在刑部任内,勤于职守屡平冤狱,不自表以图赫名;在贵州时,烽火四起,辟盗如毛,曾围困贵州,沈丙莹不避艰险,与士卒同巡城,夜宿营帐,旬月须发尽白。虽时处险恶仍吟咏不辍。本辑辑文二卷,十三篇;诗五卷,二百五十首;随笔八卷,共七百零五则。《贵阳官文偶存》一卷,计文稿十三篇。《看山楼草》二卷,沈彦模(生卒年不详)撰,沈彦模,字子范,家本三弟,早年去世,辑其遗文稿赋、赞等十二篇。《松桂林草》二卷,沈家霖(生卒年不详)撰,沈家霖,字子文,为家本五弟,早逝,性沈默,好学深思,工书法,本集辑其遗稿赋、序、铭等十五篇,诗四十三首。今有清宣统三年(1911)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农政全书

    六十卷。明徐光启(1562-1633)撰。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万厉三十二年(1604),43岁的徐光启又考中进士。崇祯五年(1632)徐

  • 江湖后集

    二十四卷。宋陈起(详见《江湖小集》)编。以刻《江湖集》得名。然书刻非一时,版非一律,故世所传者面目不一。收入《四库》时,以《永乐大典》本为准,参校各家本增删编次而成。原书次第混乱,体例舛错,有其人已见

  • 黄氏补注杜诗

    三十六卷。宋黄希原本,由其子黄鹤继续成书。黄希字梦得,宜黄(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登进士第,官至永新(今江西吉安)县令。尝作春风堂于县治,杨万里为其作记。今载诚斋集中。黄鹤,字叔似,著有《北窗寓

  • 经锄堂经说

    一卷。没有撰者姓名。每篇后皆有陈澧评语,疑为张维屏所撰。因为张氏曾为湖北黄梅县令,篇中有“余尝自龙坪至黄梅”语,而张氏又素与陈澧相善。书中只有文章五篇,都是解说《禹贡》的。其说彭蠡,据《史记·封禅书》

  • 春秋疏略

    五十卷。清张沐(详见《周易疏略》)撰。作者认为《春秋》经文出自鲁国史书,《左传》则是孔子所作;他说:孔子抽取鲁史,尊奉为经,而将不能奉为经典的有关内容按年月顺次附录于经文左侧,并命名为“左传”。这一看

  • 南华合璧集

    五卷。明黄鲁曾(1487-1561)编。黄鲁曾,字得之,吴县(今属江苏)人。正德十一年(1516)举人,五岳山人省曾之弟子。本书编选长洲王宠(1494-1533)之诗,而附以己作,合为一集。王宠,字履

  • 图史提纲

    三卷。清胡宣庆撰。胡宣庆,著有《水道源流》五卷。胡宣庆历游山川,迹遍天下。其以为古言山川者,必祖昆仑;言元会者,必师大挠;言统绪者,必自盘古。此《一统志》、《二十二史》、《资治通鉴》、《紫阳纲目》及《

  • 武陵山人遗书

    十二种,二十四卷。清顾观光撰。顾观光字尚之,金山(今属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详。诸生,屡试不第,世业为医。博通经史百家,尤潜心于古今中外天文历算之术。顾氏除本丛书外,尚有《顾氏推步简法三种》(收《甲子元

  • 周官故书考

    四卷。清徐养原(1758-1825)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青人。嘉庆六年(1801)副贡生,不应科举,民家治学。精于校勘。对六书、古音辨析研究精深。著有是书及《仪礼古今异同疏证》、《论语鲁论考

  • 郁华阁诗集

    二卷。清盛昱(?-1899)撰。盛昱字伯熙,号意园,清宗室,为肃亲王豪格七世孙。满洲镶白旗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由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其人通经致用,精研义理,于天文、地理、兵事、农政诸门无不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