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官传

周官传

一卷。汉马融撰,清马国翰辑佚。郑玄师事马融,汉人家法,称述师说不嫌蹈袭,故郑玄《周礼注》不复别白马氏之说。但是郑玄于马氏之说有取者,有不取者。取者,如马注“立其两”:“立卿两人”;“以媺诏王”:“告王以善道”;“三德”:“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万民之难”:“谓相与为仇”;“春见曰朝”:“在东方者朝春”云云;“朝曰”:“天子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分以日夜,漏凡百刻”;“矰矢”:“缴系短矢谓之矰”,“山以獐”:“獐,山兽”;“一豆”:“豆当为斗”,等等,郑注皆与之相合。不取者,如马注“惟王建国”,《建国,为诸侯国”;“冢宰”:“宰,治也”;“以统百官”:“统,本也”;“以诘邦国”:“诘,犹穷也”;“治都鄙”:“鄙,边邑也”;“小祭壹贰”:“谓祭殇”;“筵国宾”:“二王后”;“圜钟”:“应钟也”;“隋衅”:“血以涂钟鼓”;“樊缨”:“马饰,在膺前十有二币”;“前樊鹄缨”:“谓再重樊缨,在前有结,在后往往结革以为坚”;“邦畿方千里”:“六服当面各分之”;“枣栗十有二列”:“比聘礼醯醢夹碑百,十以为列”;“五采之侯”:“与上春以功为一物”,郑注皆与之相异。马氏辑本有遗漏、重复之处,叙次亦有舛误之处,皆当依孙诒让三家佚注本补正。此外,“哀围败”云,“国败,正本多作围败”云云,乃贾公彦之疏,非马融语;“赐则”云,“则地未成国之名“云云,乃据贾疏推测之说,不可据,皆当删之。此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

猜你喜欢

  • 明通鉴

    一百卷。清夏燮(1800-1875)撰。燮字父(一作谦甫)、季里,别号谢山居士、江上蹇叟,安徽当涂人。道光元年(1821)中举人,历任安徽青阳、直隶临城训导,湖南安仁知县。咸丰十年(1860)入曾国藩

  • 五经讲宗

    五卷。明颜茂猷(生卒年不详)撰。茂猷字光衷,福建漳州人。崇祯七年进士,特旨五部会元,礼部主事。作品有《六经纂要》、《五经讲宗》、《迪吉录》等。此书讲述《五经》宗旨,乃作者自抒心得。但是讲《易》之卦变,

  • 书经疑问

    十二卷。明姚舜牧(详见《易经疑问》)撰。《书经疑问》一书,多不考定经文涵意,只是推寻字句加以诠释,故较为浅近。间有臆说谬解,如《尧典》:“汤汤洪水方割。”“汤汤”本水盛貌,姚解为“如汤滚沸”;再如《舜

  • 扪虱新话

    十五卷。北宋末南宋初陈善(生卒年不详)撰。陈善字敬甫,又字子兼,号秋塘,福州(今福建福州)罗源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卷首门人陈益序称,陈益自入乡校即闻先生大名,后从其游,成为弟子,知道陈善著有《窗间纪闻

  • 肘后方

    见《肘后备急方》。

  • 古今韵准

    一卷。清朱骏声撰。朱氏生平著述见“说文通训定声”。是书取今韵二百六部,准诸古韵十八部,而注释分析其分合之故。朱氏所撰《说文通训定声》按韵系字,析古韵为十八部:(一)丰、(二)升、(三)临、(四)谦、(

  • 朝野类要

    五卷。南宋赵升(生卒年不详)撰。赵升字向辰,文昌(今属广东)人。赵升仕履事迹不详,据《朝野类要·序》称,自幼入京都观朝仪、刑政、名理诸事,吏犊之文,及闻缙绅间互相称谓等沿习之语,皆蒙然无所知识,遂搜求

  • 朱襄毅疏草

    十二卷。朱燮元撰。朱燮元(1566-1638)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万历进士,历官兵部尚书,总督四川、贵州军务,后晋左柱国、少师,事迹具见《督蜀疏草》条。《朱襄毅疏草》及其总督云贵时,论平定诸苗奏疏

  • 二李先生奏议

    二卷。明徐宗夔所编李梦阳、李三才二人的奏议。徐宗夔,字效虞,苏州人。李梦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以风节振一世。李三才则结纳东林,在当时也颇孚重望。因二人同出于关中,故徐宗夔选编二人的奏议合刻之。书末附有

  • 寓圃杂记

    十卷。明王琦(约1453年前后在世)撰。王琦字元禹,别号梦苏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寓圃杂记》是记载明朝洪武年间迄正统年间朝野事迹的笔记小说。关于吴中部分的故实写的尤为详尽。然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