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丁氏传

周易丁氏传

二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丁氏即汉景帝时梁孝王将军丁宽,字子襄,据《汉书·儒林传》说宽受易于田何,“作《易说》三万言,训诂举大谊而已”。《汉书·艺文志》易家中有丁氏八篇,《隋书·经籍录》不著录,概早佚。因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于《子夏易传》强充《丁氏传》,马氏以晋人荀勖为据。王俭《七志》引刘向《七略》已断《子夏易传》为汉韩婴作(《子夏易传》作者为谁,聚讼纷纭)。故以《子夏传》为《丁氏传》,不可信。尚秉和已有考证,可参。今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南北史合注

    一百九十一卷。李清撰。李清,字心水,号碧,晚号天一居士。明末清初史学家。明崇祯进士,官至大理寺左丞。入清不仕。有《澹宁斋集史论》、《女世说》、《史略正误》、《正史外史摘奇》、《二十一史同异》、《南渡录

  • 西塘集

    十卷。宋郑侠(1041-1119)撰。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任光州司法参军。时王安石变法,数以书言新法之弊。监安上门时,天旱,流民四起,作《流民图》献神宗

  • 禹贡纂注

    一卷。清周天阶撰。周天阶字象台,江苏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生卒年不详。书首有其门人吴一蜚的序,在刊刻时,周天阶可能已经去世。吴一蜚在序中称此书汇集诸家,删繁摘要,何山何地,读者开卷即可明了,对其师推

  • 易通释

    ① 二十卷。清焦循撰。此书系《雕菰楼易学》三种之一。焦氏治易有三术,即旁通、时行、八卦相错,实测经文传文而发明之。其于数之比例求易之比例,而经文传文尽通,故撰《易通释》二十卷。此书举经传之文相互引证,

  • 杨道行集

    十七卷。明杨于庭(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杨于庭,字道行,安徽全椒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著有《春秋质疑》,已著录。是集为于庭所自编。凡十七卷。其诗沿何、李之派,

  • 闻雁斋笔谈

    六卷。明张大复(详见《梅花草堂笔谈》条)撰。此书仿苏轼的《志林》而作,所以体例多似古人杂帖短跋,但其内容所推重者为李贽,所规摹者为屠隆。有《闻雁斋笔谈》残本一卷,收入《说郛续》中,《中国丛书综录·子部

  • 射阳先生存稿

    四卷。明吴承恩(约1504-约1582)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今属江苏)人,后迁居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曾祖吴铭做过余姚训导,祖父吴贞做过仁和县学教谕,但官都不显。其父吴锐,因家

  • 文园漫语

    一卷。旧本题程希尧(生卒年不详)撰。不著时代,也不详作者始末。书中“诗韵更定”一条中有“我朝《洪武正韵》字样,由此断定程希尧为明朝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止一卷,内容大旨是合儒、禅而一之,认为佛法皆从

  • 读四书大全说

    十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析理极精,认为《四书大全》所引朱子之说,有绝非出自朱子,而为门人所假托者;有的为朱子之说,而也不可从者;有意甚是,而说不详者。而诸儒之说,又互有是非,皆为剖辨

  • 春秋初年岁星行表

    一卷。清张冕(详见《春秋至朔通考》)撰。该书对春秋初年岁星运行进行考订,列表说明。有清嘉庆年间刻本(与《春秋至朔通考》、《春秋日食星度表》、《春秋日表》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