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三卷。传说东汉魏伯阳(生卒年不详)撰。魏伯阳,一说名翱,字伯阳,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市东)人。据晋葛洪《神仙传》记载,魏伯阳本为高门贵家子弟,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不知。后与三个弟子进山修炼。在山中,先以服后可暂死的毒丹试狗,狗死;再以毒丹试三个弟子是否忠心,只有一人随他服毒丹假死,其他二人怕死,未敢服其药,出山买棺,欲葬死者。二人走后,魏伯阳与弟子及狗先后醒过来,一起入山而去。撰有《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汉代丹经道书很多,仅《参同契》中就谈及有《火记》六百篇。而研究丹经道书者,往往不得要领,误解了丹经道书的意思,甚至妄加解释,害己误人。致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货、志士家贫”而没有成功的。魏伯阳对此感到很痛心,所以下决心“定录斯文”,参照《金碧古文龙虎上经》,撰《参同契》三篇;又作《补塞遗脱》一篇,以尽纤微。将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融而合一,借《周易》爻象,演丹经之玄奥。强调必须顺从天地阴阳变化进行修炼,才能达到延年益寿、飞举成仙之目的。附以纳甲说、十二消息说和六虚说,论述炼丹的玄理神功及炉鼎、药物、火候等。阐述了如何修炼及修炼时所出现的种种迹象。批判了“世人好小术”、“履斗步罡宿”、“昼夜不卧寐”等错误的修炼方法,以及将不同性质的五金八石等物一起烧炼,希望得到长生不老的丹药等做法。明确指出修丹者由于“不审道浅深”而错误的修炼,致使失业破产,累及妻子受饥贫,甚至还有的人希望长寿,结果夭死短命、暴尸于野。魏伯阳在论述正确的修炼方法及批判错误做法之外,还讲述了自己写此书的方法及怎样阅读此书。他申明自己“写情寄竹帛,恐泄天之符”,所以他“略述其纪纲,枝条见扶疏。”、“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而又“故为乱辞,孔窍其门”。既把重点写出来,又故意将几方面内容相互错杂,使不肖者不易找到关键所在。要求学者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强调只要“审思”、“用意参”,就会“披列枝条,实核可观。”全书论述精辟,寓意幽深。传说此书写成后,魏伯阳将其送给青州徐从事,徐从事则隐名注释此书,桓帝时,又将此书传授给同郡的淳于叔通,这样,此书才得以流传于世。(见彭晓《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序》)。今所见《参同契》已经注不分,明显经过几人之手。后世学者对此书极为推崇。托名为东汉阴长生的唐代人、五代后蜀彭晓、宋代朱熹、陈显微、俞琰等都对此书作过认真的研究与注释。宋代高象先称赞此书说:“金碧龙虎参同契,留为万古丹中王。”由此可知其书影响之深远。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参同契》,或以外丹注释,或以内丹释解。唐以前学者多以外丹解参同契,强调炉火汞铅、五金八石。这不但有违其书本意,实践上也行不通。宋以后学者多以内丹解《参同契》。认为依外丹之说,药非同类不能成宝;然而《参同契》之法,是以神运精气结而为丹。也有人以内外丹混合解之。近代中外学者,大都认为《参同契》所述,既含内丹之旨,又有外丹之意。也有人认为其书原本为外丹之经。关于《参同契》一书的真伪问题,历代学者都进行过考证。历代《参同契》注本及涉及于此的道书,都称魏伯阳为东汉人,认为此书于东汉孝桓帝时流行于世,为世界第一部炼丹专著。但近代有学者考证,认为汉代有《周易参同契》,是为《易纬参同契》,与丹经无关,认为唐五代间道士假托古《周易参同契》之名,造丹经《参同契》,后人又将二书糅合为一,成今本《周易参同契》。虽然众说不一,但都不否认其书的影响作用,实为道家的丹经典籍。由于历史久远,难以见到其书原貌。现存四十余家注本。著名的有彭晓、朱熹、陈显微、俞琰、陈致虚、蒋一彪等家注本。

猜你喜欢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见《先醒斋广笔记》。

  • 四书琐言

    一卷。清虞景璜撰。景璜字澹初,浙江镇海(今浙江镇海)人。是书随意札记,颇多妙义。如山梁意,谓是错简,应将上下节易。子使漆雕开仕曰“吾斯之未能信,弟子于师前例称名,此何以称吾”。据《汉书·艺文志》孔子弟

  • 逊志斋外纪

    二卷,《续集》二卷。明姚履旋撰。履旋,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汇编诸书所记方孝孺殉难以后之事及文移、案牍之类。共分10类著录。其内容皆采自诸书,无有新意,然第九类“复姓”中记孝孺幼

  • 木庵藏器目

    一卷。不著编书人姓名。成书年月也无记载,书首页署有丙申正月。是编所辑,系安徽歙县程木庵所藏彝器的目录,共著录五十四器。程木庵之子程守恭,曾以拓本分送给一些金石学家,故在他们的书内均录有若干木庵藏器。吴

  • 云阳李先生文集

    十卷,《附录》一卷。或名《云阳集》。元李祁(约1347前后在世)撰。祁字一初,别号希蘧。生卒年不详。茶陵(今属湖南)人。元统元年(1333)进士。除应奉翰林文字,改授婺源州同知,迁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末

  • 易通释

    ① 二十卷。清焦循撰。此书系《雕菰楼易学》三种之一。焦氏治易有三术,即旁通、时行、八卦相错,实测经文传文而发明之。其于数之比例求易之比例,而经文传文尽通,故撰《易通释》二十卷。此书举经传之文相互引证,

  • 风月堂诗话

    二卷。宋朱弁(10851144)撰。生平详见《曲洧旧闻》辞目。是集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集前有朱弁自序,称其以使事羁绊漯河,追思昔游,风月之谈十仅省四五,纂次为二卷,乃成是集。书中多记元祐中

  • 全体须知

    一卷。英国傅兰雅(详见《化学卫生论》)译。此书为有关生理学说旧译本中较早的一部。原刻于《格致须知》三集中。旧刻多已失佚。此本为瑞思义校印本。全书共六章,分别论述全身骨骼、全体诸肌、消化诸部、全身血脉、

  • 辽海丹忠录

    八卷四十回。题“平原孤愤生戏草,铁崖热肠人偶评”。书首序署“翠娱阁主人”,孙楷第等据此推知作者为陆云龙,今有人以为作者实是陆云龙之弟。陆云龙,字雨侯,别号翠娱阁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

  • 玉屑斋百家论抄

    十二卷。明张文炎编。张文炎字维谦,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待考。其书取明一代之文,泛论经史疑义者,总萃成编。其体有论、有辨、有评、有解、有说、有考、有叙、有原、有志、有纪、有难、有略、有读。所录凡一百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