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古本全书汇编意辞集

周易古本全书汇编意辞集

十七卷。明李本固撰。本固字维宁,临清州(今山西临清)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该书篇第全依朱子本,而《文言》则用吴澄本,所以称“古本”。但朱子本于古属实,而吴澄则不知其所出,恐是杜撰之说。以杜撰之说为古本,于义殊为不合。其书分为三集:一曰《意辞》,二曰《象数》,三曰《变占》。《意辞》之目有八,依次为“古易”、“辞会”、“明意”、“释名”、“详易”、“玩辞”、“误异”、“易派”。《象数》也有八个子目,分别叫“图书象”、“图书数”、“总论”、“画象”、“三易”、“广象”、“观象”、“衍数”。《变占》则有“蓍变”、“之变”、“反对”、“变例”、“辨成”、“观变”、“不卜”、“玩占”、“卜筮”、“断法”等十项内容。该书《明史·艺文志》和《经义考》都著录为《古易汇编意辞集》十七卷,《四库采进书目》载《古易汇编》十二卷八本,《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又修改著录为“《古易汇编》十七卷,刊本”,书名和卷数都不相同。《四库总目》据浙江采集本(即汪启淑家藏本)存目。考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题《周易古本全书汇编意辞集》十七卷,书名当以此为准。

猜你喜欢

  • 春溪诗集

    四卷。明狄冲撰。生卒年不详。狄冲,字冲虚,溧阳(今江苏)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是集分未达、筮仕、南行、移滇、居筠、近游、金陵七稿。其拟李东阳乐府一百零二首,自谓神似。然全袭

  • 楚蒙山房易经解

    十六卷。清晏斯盛(?-1752)撰。晏斯盛字一斋,又字虞际,江西新喻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湖北巡抚。此书凡《学易初津》二卷,《易翼宗》六卷,《易翼说》八卷。《学易初津》是全书宗旨,大体以

  • 写本春秋穀梁传集解

    一卷。晋范宁撰,唐朝人写本。该本在清光绪年间于敦煌出土。起于庄公十九年,止于闵公二年,前面脱数行,后题“春秋穀梁庄公第三、闵公第四”,合为一卷。又后题“龙朔三年(663)三月十九日书吏高义写”,又记用

  • 名迹录

    六卷 附录一卷。明朱珪编撰。朱珪,明初崑山(今属江苏)人,字伯盛。珪善篆籀,工于刻印,又工于摹勒石刻。《名迹录》是他生平所刻的汇集。汉代碑刻,多不载撰写人、书写人和刻工的名字。自魏受禅碑载有邯郸淳撰文

  • 左忠毅年谱

    二卷。清左宰撰。本书是为明左光斗所作的年谱。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今属安徽)人。任左佥都御史等职,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被诬陷,死于狱中。福王时追谥忠毅。左宰为左光斗曾孙,乾隆四年(1379),网罗散失,

  • 周易学统

    九卷,清汪宗沂撰。汪宗沂字仲伊,号溲庐处士,光绪进士,曾官山西知县。研精礼经,洞悉乐吕,著述颇丰。作者认为至东汉时《易》经已成残书,后世如程朱所述之易皆残缺不全,有失易旨。故汪氏广辑汉人论易引易之文于

  • 经鉏堂杂志

    八卷。南宋倪思(1147-1220)撰。倪思字正甫,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乾道进士。曾权侍立修注官、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兼侍读等,后以反对史弥远被罢官,专事著述。晚年仍然遍读经史百家之书,随手札记,

  • 急就篇

    四卷。西汉史游(生卒年不详)撰,唐颜师古(581-645)注,宋王应麟(1223-1296)音释或补注。《汉书·艺文志》注称史游为“元帝时黄门令(宦官)”。原名《急就章》,简称《急就》,汉初的童蒙识字

  • 德阳县新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裴显忠纂修。裴显忠,曾任德阳县知县。此篇继吴志而作,相距只二十五年。盖裴氏任县令六年,以身之所经历,耳目之所见闻,取前志删繁订误,以续以补,不相沿袭,故别于旧志曰新。其门类则斟酌

  • 长清县志

    ①十四卷。清岳之岭修,徐继曾纂。岳之岭字尹瞻,河北保定人,贡生,康熙十一年(1672)任长清知县。徐继曾字兆孟,邑人,顺治十一年(1654)拔贡。长清县志创修于明万历邑侯李宗延,此志为二修。岳之岭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