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古学考

周礼古学考

十一卷。清末李滋然撰。滋然字命三,四川长寿县人,光绪壬午(1882)举人。此书首有胡惟德序及李家驹序,卷一为《田赋考》,卷二为《封建考》,卷三为《赋税考》,卷四为《征役考》,卷五为《出军考》,卷六至卷八为《礼制考》,卷九为《职官考》,卷十为《五官官爵数考》,卷十一为《〈周礼〉职官同于今学考》。李氏所谓“古学”,是指刘向窜改的经文;所谓“今学”,实指《周礼》经文中见于诸经及《孟子》、《国语》诸书的。按《周礼》系官制专书,群经乃偶然引用,当然不能如《周礼》之全。以不见于群经、《孟子》、《国语》诸书者为刘向所加,未必妥当。又李氏常以《王制》为准,以《周礼》与《王制》不合之处为窜改,这也不一定正确,因为《王制》也未必为周代人所撰,可能出自汉代人之手。有宣统元年(1909)铅字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琴学

    内篇一卷。外篇一卷。清曹庭栋(生平见《易准》)撰。此书分内外三篇,内篇琴律正变倍半之理,及定徽转调之法。外篇则荟萃古今琴说,而以己意断其是非。按管律与弦度,其生声取分本不相通,以律合琴,本原己错了,但

  • 桂馨堂集五种

    十二卷。清张廷济(1768-1848)撰。张廷济,字叔未,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1798)举孝廉第一。屡试不第,遂归隐,以图书金石自娱。当时士大夫,高其行。所居清仪阁,其中之物,自商秦魏晋唐以至近代,

  • 周易可说

    七卷。明曹学佺撰。该书以象占为主,多取来知德《易注》,而不信朱子《本义》。如认为凡“辞”都是象,朱子将一辞分割为象、占两部分者非。又认为阴变为阳、阳变为阴,只是刚柔相推而变化在中,并非真的阴变为阳、阳

  • 四书注解撮要

    二卷。清林庆炳撰。庆炳字耀如,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林昌彝之子。自宋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经,作注解者,数百家,博览者穷年莫殚,且其中醇驳互见,重复不一。是书约为二卷,仅

  • 世界征服者史

    记载十三至十四世纪蒙古族历史的著作。波斯史学家志费尼(Ala-al-Din‘Ata Ma likJuwaini,1266-1283)撰。志费尼出身于波斯贵族家庭,其祖父为花剌子模大臣,父投效蒙古,得到

  • 茹茶轩文集

    十一卷。清张锡恭(生卒年不详。)撰。张锡恭上海娄县(今松江)人。著有《丧服郑氏学》。此编分十一卷,收文一百六十篇。其中修礼刍议二十篇、释服三十八篇,其它包括赋、议、考、辨、解、说、论、述、赞等。有民国

  • 绿杉野屋集

    四卷。清徐以泰(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徐以泰字陶尊,德清(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国子监生。乾隆二十二年(1757)官阳曲县知县。徐以泰工诗。其诗皆早年所作,故骨格未就,而时有隽句。该书《四

  • 礼记体注

    四卷。又名《礼记大全合参》。曹士玮(生卒不详)撰。士玮字庭玉,浙江钱塘人,清代学者。此书徐旦等参订,刻本《总目》一页有曰“漱芳轩合纂《礼记体注》,苕溪范翔参订”。书首有徐旦《序》云,“近日《礼》经杂出

  • 吴文端集

    四十卷。明吴一鹏(1460-1542)撰。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选庶吉士,累擢礼部左侍郎,进尚书,出为南京吏部尚书,致仕,谥文端。一鹏为官力争大礼

  • 释缯

    一卷。清任大椿撰。任大椿(17381789)字幼植,号芝田,一作子田,江苏兴化县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授礼部主事,转郎中,迁陕西道监察御史,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精名物训诂。辑《小学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