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朝名画录

唐朝名画录

一卷。又称《唐贤名画录》。唐朱景玄(生卒年不详)撰。朱景玄,江苏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学士。《图画见闻志》作朱景真,为避宋讳。《新唐书·艺文志》曾题该书曰《唐画断》,《文献通考》称之“《画断》,一名《唐朝名画录》”,朱景玄自序其书,称之为《画录》。朱景玄认为古今画论很多,但隋、梁以前“不可得而言”,唐以来有李嗣真之《画品录》,也只是“空录人名,而不论其善恶,无品格高下卑后之观”,故而作者“好斯艺,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于是作者仿张怀瓘之《书断》体例撰成《唐朝名画录》。《唐朝名画录》共收唐朝画家吴道子等一百二十余人,并以神、妙、能、逸四品定其高下,其中神、妙、能三品中又分上、中、下三个等格,而逸品则无等次之分。朱景玄认为画有难易,“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而“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顾”,故朱氏推吴道子为“神品上”,“周昉次焉”居“神品中”,二人独享其荣。继之,“神品下”有阎立本等七人;“妙品上”有王维等八人,“妙品中”有五人,“妙品下”有十人;“能品上”六人,“能品中”二十八人,“能品下”二十八人;“逸品”仅收三人,加上篇首所列之“国朝亲王三人”,及目录中附李嗣真《画录》所著空有其名,不见踪迹者二十五人(不分品格),共一百二十五人,其中只前一百位画家在书中前列姓名及所擅画科,后正文立其小传,并略叙事迹,评论画艺。可见,所收人数与书中所言“一百二十四人”不相符。朱景玄合李嗣真《书品》之“逸品”与张怀瓘《书断》之“神、妙、能”三品为一家而作为品画之原则,创立“至今,遂因之不能易”,可见其在中国画品评史上之卓著贡献。其中记载虽有舛误,但毕竟保存下不少珍贵的艺术史料,因此,《唐朝名画录》仍不失其绘画史著之重要地位。朱书既仿《书断》体例,谓之《画断》未尝不可;《文献通考》之说,亦未必无据;《四库提要》认为是传抄之误则似太武断。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称该书为《唐朝画断》。《唐朝名画录》有明刊本、《王氏画苑》本、明翻宋本、《学津讨原》本、《美术丛书》本、《四库全书》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品丛书》本(于安澜编)、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温肇桐注本。

猜你喜欢

  • 相山集

    三十卷。宋王之道(1093-1169)撰。王之道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庐州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六年(1124)与兄王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调历阳丞,绍兴初,通判滁州,因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

  • 大成通志

    十八卷。清杨庆(详见《古韵叶音》)撰。本书成于康熙八年(1669),前十六卷主要记载历代孔府制度,包括年表、世家、列传等等,大抵掇拾旧文,无所考订;第十七卷《理斋说要》、十八卷《理斋节要》,为杨庆讲学

  • 道德真经疏义

    ①十四卷。宋江澄(生卒年不详)撰。江澄,太学生,宋人,其余不详。撰有《道德真经疏义》。宋徽宗赵佶,曾经为《道德经》作解,引起宋代学者纷纷研究著述。江澄撰此书,就是为了疏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其书效

  • 诗补笺绎

    二十卷。清程崇信撰。程崇信字戟传,是湘潭王闿运的弟子。王闿运著有《诗补笺》一书,程崇信依据《春秋》解释《诗经》,并信据《公羊传》和穀梁传》来修正《左传》的谬误,以此作为《诗补笺》一书的补充。然而,正如

  • 集古虎符鱼符考

    一卷。清瞿中溶编撰。瞿中溶,字木夫,江苏嘉定人。书中著录虎符十二,鱼符六,龟符一,共十九件。本书所著录各符,附有图,图后有考释,考释后还附有瞿中溶的短记。但虎符中的济阴太守、五原太守、驺男三符,只有考

  • 静园丛书

    十种,十九卷。清沈光莹编。沈光莹,字听笙,浙江海盐人,生平事迹不详。书前有褚德彝序称沈光莹“辛亥以后,辟世海滨,慨古籍之就湮,愤异学之蜂起,用是掇拾珍秘,汇辑丛残,自宋迄今得十种,命之曰《静园丛书》或

  • 练阅火器阵纪

    一卷。清薛熙撰。薛熙字孝穆,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此书所载为康熙三十五年(1696)江南提督张云翼教练炮弩之事。书中所载诸般火器及军中诸般阵法颇为详尽。对研究清初军事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

  • 昌邑县志

    ①八卷。清党丕禄修,李肇林纂。党丕禄字秀钟,陕西郃阳人,举人出身,顺治十四年(1657)任昌邑知县。李肇林,邑人,贡生出身,仕夏津县训导。昌邑为汉时北海郡都昌县地,宋建隆中始易名昌邑,元、明、清皆因袭

  • 国老闲谈

    见《国老谈苑》。

  • 池州府志

    ①十二卷,明何绍正修,孙溥等纂。何绍正,字继宗,浙江淳安人,明正德九年(1514)来任池州府知府,平迁江西参政。孙溥,安徽贵池人,进士。池州旧志,汉唐以前,修纂者远无所考,宋端平二年,修于郡守王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