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经传集解

夏小正经传集解

四卷。清顾凤藻(生卒年不详)撰。顾凤藻,字梧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举人。是书以宋韩元吉所刻《大戴礼记》为主,其中有错则以傅崧卿本订正。是书体例较为谨严。书前有道光元年(1821)夏文焘序,后有自序。顾氏深通小学,此于其注解中随处可见,或拟其音,或易其文,或著其文字,如云“桴、孚借字”;“芭、葩省字”;“莠,秀借字”;“内、古纳字”;“畅与鬯通”;“潢、湟借字”;“贲与奔通”;“响依字作雊”;“纬读曰皮韦之韦”;“间当为闲”等等,均可见其小学功力之深。顾氏博览众书,注解中引证颇多,且其义多合,如“启蛰”引《诰志》,“王萯”引《本草》等等。有些注解尤为精湛,如以俊风为条风,引《南山经》“令丘之山,其南有谷曰中谷,条风之所自出”,谓传以其所出之方名之,令人涣然觉悟;又如以参中则且为参当为曐,七星也,篆书曐形相似,此实发前人所未发。然是书中也不免可议之处,如以庙采之采为菜,则传意经文采芸,为庙祀而采,仍以作采为妥;又如以万勃之万为旁,则万旁声相近,万勃旁勃皆双声形况字,不当主四旁勃生之说等。然此类在全书中只有数条,此书在《夏小正》释本中仍当列入善本之列。是书有嘉庆刊士礼居丛书本,道光元年(1821)士礼居刊本。

猜你喜欢

  • 字学元元

    十卷。明袁子让撰。袁氏字仔肩,号七十一峰主人,彬州(今湖南彬县)人。万历十三年(1585年)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精等韵之学,另著《香海棠集》。《字学元元》刊于万历三十一年

  • 为善阴骘

    十卷。明永乐十三年官撰颁行。前有明成祖自制序。所采共一百六十五条,各以四字标题,后加以论断,并系以诗。书名取自《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阴意暗默,骘意定降。全意谓天虽不言,但于冥冥之中监督人之

  • 中原音韵

    二卷。元周德清撰。周德清字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本书成于泰定元年(1324),原本不分卷帙;所说二卷,是清乾隆间编定《四库全书》时,按书中中原音韵起例以下列诸部字数、正语作词起例下列

  • 四书考辑要

    二十卷。清陈宏谋辑。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今广西临桂)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致仕加太子太傅,谥文恭。是书系其长孙兰助其完成,先将坊间四书旧本详加参核,辑其要略,增以注释,有疑异者伸以

  • 释迦谱

    十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释迦谱》一书,僧祐于齐代编撰而成,为现存中国所撰佛传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所记释迦如来胤裔托生之源,得道度人之要。撰写此书的用意在于“显明觉应”。集经、

  • 西塘集

    十卷。宋郑侠(1041-1119)撰。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任光州司法参军。时王安石变法,数以书言新法之弊。监安上门时,天旱,流民四起,作《流民图》献神宗

  • 竹村杂记

    二卷。清史白(详见《复堂杂说》)撰。《竹村杂记》是史白的一部杂说之作,与《复堂杂说》内容相似,只是条目稍多。此书主要是考证历史事实、历史事件等内容,如“黄池之会”。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牵强附会等不足之

  • 禹贡山水清音

    一卷。明刘椿撰。此书用“泣颜回”等套曲来分述经文,从“冀州”始,到“导水”而止,共七出。此书没有述及疆域和田赋,因为作者另外还作有“疆域歌”、“田赋诀”。书中导山导水特别详明,于山则别其方向,于水则记

  • 聂氏经学丛书

    八种,十七卷。清聂镐敏(生卒年不详)撰。聂镐敏字京圃,衡山(今属湖南省)人,嘉庆年间进士,提督安徽学政,官浙州知府。学术上尊崇程朱之学。是书所收有经学著作五种,如《易理象数合解》二卷,认为象数由理而生

  • 经锄堂经说

    一卷。没有撰者姓名。每篇后皆有陈澧评语,疑为张维屏所撰。因为张氏曾为湖北黄梅县令,篇中有“余尝自龙坪至黄梅”语,而张氏又素与陈澧相善。书中只有文章五篇,都是解说《禹贡》的。其说彭蠡,据《史记·封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