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问补注

天问补注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本名甡,字初晴,后改名为奇龄,字大可,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廪监生荐举博学鸿儒科,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馆纂修官。后得疾不复出,著述以终。治经史、音韵学,善散文、诗词,并从事诗词理论批评。一生著述颇丰,有《西河诗话》、《西河词话》、《竟山乐录》等,后人辑有《西河全集》。《天问补注》是他研究《楚辞》的专著。卷首为《总论》,后为正文,共三十四条。体例是先列《天问》原文,再列朱熹《集注》,最后毛氏加以补注。三十四条或句中之词,如“石林”,“玄趾”,或为半句如“鸱龟衔尾”,或为完整句子,如“中央共牧,后何怒”。在《总论》中,作者申明补注原因,在于前说各有不足。继而述说补注的方法、原则。毛氏既同意朱熹《集注》所采取的审慎态度,又不赞成朱氏过于审慎,以致该注的不注,造成一篇之中多处阙疑。最后说明因《天问》“文义不次,又多奇怪之字”(《楚辞章句》),自司马迁至朱熹等人均不能详释,给自己注《天问》所带来的困难。正文称《补注》是因在《楚辞集注》基础上加以补充、更正。此书突出特点之一是广证博引,详加辨析,力求确解。毛氏阅览广泛,知识渊博,引众说加以注释。如“焉有石林”之“石林”,王逸注“石木之林”,朱熹不详为何。《补注》曰:“石林在南方”,广引谢灵运《还旧园诗》,左思《吴都赋》及《海外纪》、《蜀地志》中“石林”一词,加以印证。又如对“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之“顾菟”,朱熹虽引典籍,仍将“顾菟”释为“顾望之菟”,或解为兔之名号,持两可之说。《补注》径称:“‘顾菟’,月中兔名”。并引梁简文《水月诗》,隋袁庆《和炀帝月夜诗》,证明为月中兔名。甚至从语法角度进一步证明顾菟为一个名词。在引梁戴菟《月重轮行》:“从来看顾菟”句评曰:“俚云:‘视顾菟而感气’,于顾上又加一看字,加视字,其可通乎?”考证确实令人置信释疑。闻一多在《天问释天》中,对毛氏此解给予高度评价:“惟毛奇龄以顾菟为月中兔名,庶几无阂于文义。”《天问》为难解释的诗,《补注》不可能无误。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毛氏《补注》“终属臆测之辞,不能一一确证也”则有失公允。版本有清初刊本,吉林大学逸夫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受棋堂诗集

    三十四卷。清李因笃(1633-?)撰。李因笃,字天生,一字子德,陕西富平人,卒年不详。明末诸生,见天下大乱,走塞上访求奇杰,共同报国,未能如愿。归家闭户读书,博闻强记,贯穿注疏,颇负重名。与朱彝尊、严

  • 屏风帖

    一卷。宋王允初刻。王允初,生平及里贯不详。据《唐会要》载,唐太宗李世民曾于“正观”(可能是“贞观”之误题)十四年(641)书有“真草书屏风”,尽述前代得失与治乱之迹,以示群臣,且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

  • 宣和画谱

    二十卷。不著撰人名字。“宣和”乃宋徽宗赵佶在位后七年的年号,从1119-1125年间,盖时人奉敕所撰。《宣和画谱》记宋徽宗时内府所藏诸画,始自魏晋,所载共二百三十人,计六千三百九十六轴。分为十门,随其

  • 丧服要记注

    一卷。明谢徽撰,清马国翰辑。徽生卒年不详,字玄懿,一作元逸,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应诏修《元史》,辞归,改吏部郎中,再起国子助教卒。徽博学工诗文,与高启齐名。著有《兰庭集》八卷。注贺循《丧服

  • 遵义府志

    四十八卷,清平翰创修,黄乐之主修,郑珍、莫友芝纂。平翰,字樾峰,浙江山阴县人,道光年间任遵义知府。黄乐之,顺德人,举人。郑珍(1806-1864),字子伊,晚号紫翁,贵州遵义人,道光五年(1825)恩

  • 诸书考录

    四卷。明徐鉴(生卒年不详)撰。徐鉴字观父,丰城(今江西南昌)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提督应天学政。本书采辑诸书中新艳的字句,分三十六门。而地理一类又自分都邑、山水、杂录三门。实际上为三十八门

  • 四书札记

    ① 四卷。清杨名时撰。杨名时事详《周易札记》。此书为杨读《四书》之所记。《大学》不标古本之名,亦不显言古本、改本之是非,而皆用李光地《大学古本说》之成论。其以“格物”为明善,不取王守仁格庭前竹子之说,

  • 针余吟稿

    一卷。清崔幼兰撰。崔幼兰,生卒年不详,直隶魏县(今属河北省)人,崔述之妹,刘欢成之妻。清末诗人。此书有民国二十一年(1932)亚东书局排印本。顾颉刚得到范廉泉收藏的钞本,并收入《崔东壁遗书》。收有四十

  • 大行集

    一卷。明冯惟重撰。生卒年未详。惟重字汝威,号芹泉,青州临朐(今山东)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行人。此集无序目,有古诗十一首、律诗四十二首,亦康丕杨选本。疑当时合刻家集而遗其二。卷帙与黄氏《千

  • 楚北水利堤防纪要

    二卷。清俞昌烈撰。俞昌烈,字鸿甫,直隶京师(今北京)人。道光时参军湖北,后自容城移治鹤泽,功绩杰出。屡被委以重任。其于公务之暇,广搜博采,编为是书。同治四年(1865)湖北藩署刊本。共二卷,共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