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左契

孝经左契

① 一卷。题云缺名。是书文凡十条,其中“不孝敬,痹在喉,寿命凶”一条,“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人序孝弟忠信以自彰,务一德也”一条,“孝之瀰身也,犹春气之澹澹也”一条,《群书征引》未载。“天子孝,天龙负图,地龟出书,景云出游;众人孝,林泽茂”一条,《艺文类聚》引作援神契。“孝经者篇题,就号也,所以袁指括意,序中书名出义,见道曰著,一字苞十八章,为天地喉襟。道要德本,故挺以题符篇冠就”一条,《御览》引作钩命决,而字句略有不同。“孝顺二亲,得算二千,天司录所表事,赐算中功,祉福永来”一条,《唐类函》引作《河图》。该书版本为《说郛》本。② 一卷。明孙珏(详见《孝经援神契》)编辑。首条“将军颐,虎衔珠,大夫正,海出鱼”,当出《御览》二百七十四。《御览》“颐”字作“顺”字,此“颐”字,盖误。次条“封子太山,考绩燔燎,禅于梁父,刻石纪号,垂度示典,功平政教”,出处不详。章全考定本多通行本一条云“元气混沌,孝在其中。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人序孝弟忠敬以自彰”,其中“元气混沌,孝在其中”八字,见《御览》卷一。又卷四百十一,“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人序孝弟忠敬以自彰”十八字,见《说郛》,其下尚有“务于德也”四字,是书未引,也不知所出。该书版本为《勤业堂校定古微书》本。③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所采凡十三条,较池辑本为多。其中十条,据清河郡本。所引“元气混沌”条下有宋均注“一德谓从一体也,天序日月星辰,不欲人见,而人见自光;人序孝弟忠信,不欲人知,而人见自彰,同修一体也”四十五字。“霜以挫物”条下有宋均注“孝皆人心所自然有者。行之善,则如露之于草,其身自泽;行之不善,则若霜之挫物,其自损也”三十九字。以上二条及宋均注均据清河郡本。黄奭另引《开元占经》一条。该书版本为《汉学堂丛刊》本。④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题魏宋均注。首条“元气混沌”八字引《御览》,《初学记》则引作《孝经援神契》。次条“天子孝,天龙负图,地龟出书,夭孽消灭,景云出游”引《御览》,而《艺文类聚》引此于“景云出游”上无“夭孽消灭”四字,其下多“庶人孝,林泽茂”六字。是书据《御览》卷四十一别引“庶人孝,则林泽茂,浮珍舒,怪草秀,水出神鱼”。但《御览》引此作《孝经援神契》。是书另引《占经》卷五“日变布五色,苍色见于百姓也”及卷六“轩辕列明,后女争誉”二条,为其他辑本所无。该书版本为玉函山房刊本。⑤ 一卷。清乔松年编辑。所引《广韵》“天子孝”一条,此条《艺文类聚》引作援神契,而九十八又引作左契。引《说郛》四条,均无出处。其中“孝顺二亲,得算二千,天司录所表事,赐算中功,祉福永来”二十二字,《唐类函》引作《河图》。《说郛》尚有“孝弟之至,通于神明”一条,“孝经者篇题,就号也”一条,“孝弟之至”一条,“周襄王不能事其母弟”一条,此四条是书均未收入。盖前一条,《御览》引作《孝经援神契》;后三条,《御览》均引作《孝经钩命决》。该书版本为纬捃本。

猜你喜欢

  • 西画初学

    六卷。《浅巴司丛书》的一种,英国人傅兰雅译。傅兰雅,生平不详。该书共六卷,书前有《总论》,卷一为《论视法》、卷二为《论临画》、卷三为《论看物绘画》、卷四为《记布置方向》、卷五为《论光暗总理》、卷六为《

  • 金川琐记

    六卷。清李心衡撰。李心衡,上海人。此篇所记,自山川形势人民风俗,以及飞潜动植物细故,凡所目击,皆备载,故名琐记。卷首有郑一崧、魏光方、李心衡序,称其立言有体,叙事存真,抒词有质有文,不漏不支。如卷一火

  • 读易杂说

    一卷。清陈世熔撰。陈世熔字大冶,又字雪楼。安徽怀宁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甘肃知县。此书杂说三连、六断、仰盂、覆碗、中虚、中满、上缺、下断。如第一讲奇偶象形,说奇为一,象天为乾。偶为一一,象

  • 二程语录

    十八卷。清张伯行(见《道统录》)编。初,朱熹曾辑《程氏遗书》二十五篇,皆程氏门人记其见闻答问之词。又取诸集录为《程氏外书》十二篇。又附录一卷,为行状墓志之类,凡八篇。是书篇目次第,悉依朱熹原本,而稍加

  • 高州府志

    十六卷。清王概、于殿琰纂修。王概,字成木,号约祁,山东诸城人,岁贡生,官至广东布政使。于殿琰,乾隆二十二年高州知府。旧志创修于明宣德五年(1430)郡守富敬,至雍正间三度续修。乾隆间王概任高廉巡道兼摄

  • 六朝别字记

    一卷。清赵之谦(1829-1884)撰。之谦字益甫,又字伪叔,号冷君,又号无闷,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官南城知县。工篆刻书法,精训诂,著《汉学师承续记》、《六朝别字记》、《金

  • 魏秋浦行述

    一卷。清魏成宪(详见《仁庵自订年谱》)撰,记其父魏银河事迹。银河字星槎,号秋浦,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工诗。此书所记大都琐事。有嘉庆年间刊本。

  • 五经类纂

    十六卷。清秦伯龙、秦跃龙兄弟合撰,门人尤金禄等校订。伯龙字蛟门,江南无锡(今属江苏省)人,雍正二年进士。跃龙字山公。二人生卒年乃经历均不详。本书卷首有伯龙、跃龙所作两序。跃龙之序大略说,汉儒治经,大多

  • 祝子遗书

    四卷。《附录》一卷。明祝渊(1614-1645)撰。祝渊,字开美,浙江海宁(今嘉兴)人。崇祯六年(1633)举人。初,崇祯十五年(1642),刘宗周以劾周延儒下狱。祝渊与刘宗周素不相识,上书救之。逮治

  • 读说文日记

    一卷。清胡常德(生卒年不详)撰。常德字少芸,松江府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优贡生,读书于学古堂。是书为胡氏读《说文》笔记,共15则。其中多非难段注,非但不能切中要害,反而暴露自身学无根底。是书有光绪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