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宜城县志

宜城县志

①四卷。清胡允庆修,关宁、尚其志纂。胡允庆,字瑞徵,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贡监,官宜城知县。关宁,字幼安,号龙涡,本县人,拔贡,官广西平乐通判。尚其志,号岘南,本县人,拔贡,官安徽婺源县丞。县志由明朱鸿儒创修,故籍散佚,不可复考。康熙初胡永庆知县事,鉴于兵燹之后,文献多缺,亟思续修,延关宁等主其事,成志。《宜城县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此志之修,适当鼎革之后,旧籍佚亡搜罗不易。胡永庆知难求详赡,胡严其全本例,以期宁真勿伪,宁质无文,宁简勿繁,宁本县勿假饰,但究以易代之后,文献佚亡,县中要事未备悉备。此后修志者称此书体例疏略,简陋殊甚。② 十卷,清程启安修,张炳钟纂。程启安,字春亭,河南涉县人,官宜城知县。张炳钟,字轩,本县人,候选教谕。县志康熙初知县胡永庆修,道光末县人鲁桂元复纂《鄢都采访录》三十卷,纠正胡志谬误。此后县令于东番、沈爱暄等,皆曾有意修纂,未果而去。程启安至,延张炳钟司其事,历六月告竣《宜城县志》。同治五年(1866)刻本。共十卷,分为:卷一方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食货志,卷四学校志,卷五秩官志,卷六选举志,卷七耆旧志,卷八列女志,卷九艺文志,卷十杂类志。此志多本鲁桂元《鄢都采访录》而续补,又参合胡志,其体例多出胡、鲁二书。此志以胡志列学校于建置,入列女于人物,意义晦涩,乃析为各立专志,又以人物一志,备载县中先贤,故改称耆旧。旧志灾祥,特立专志,此志降之为细目,与兵事、摭余,共隶杂类志。旧志人物,兼载仙释方伎,此志以仙释或世诬民,摒而不录,方伎也不列入,似属缺漏。此志力求详赡,期县中文献尽为搜入,使后人采求旧事,知所择取。

猜你喜欢

  • 明世说新语

    八卷。明李绍文撰。李绍文,字节之,华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1596年前后)在世,生平亦无考。是书全仿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其三十六门亦仍其旧。所载明一代佚事琐语,自明初迄于嘉隆。前有释

  • 说左

    一卷。清宋在诗撰。在诗字雅伯,号宜亭,晚号野柏老人,安邑(今山西运城)人。康熙辛丑(1721)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宜至鸿胪寺少卿。著作除《说左》外,尚有《读诗遵朱近思录》、《论语赘言》、《说孟

  • 洪范正论

    五卷。清胡渭(详见《易图明辨》)撰。《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自汉以来,研治《洪范》者多有其人。渭研治《洪范》,以《洪范》为体,《禹贡》为用,互相推阐,以发明奉若天道

  • 泰轩易传

    六卷。南宋李中正撰。李中正淳安(今浙江淳安)人,旧本原题作“宋清溪李中正撰”,不确,宋无清溪,实为淳安人。卷末刊福州福清尉李舜举编集,漳州龙溪县尉李熙绩校正及董洪跋。此原为讲义,李舜举编集成书。此书不

  • 鸡肋集

    ① 七十卷。宋晁补之(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为太学正,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著作佐郎。章淳

  •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一百七十六卷。清圣祖玄烨(生平详见《御制诗集》)撰。。此集前后共分四集。前三集为大学士张英等所编。《初集》收康熙二十二年(1683)之作,凡四十卷;《二集》收康熙三十六年以前之作,凡五十卷;《三集》收

  • 书古文训

    十六卷。宋薛季宣(1125~1173)撰。一说季宣生于1134年。季宣字士龙,又作士隆,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宋人多称薛常州。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宋代著名学者,薛徽言之子。年十七,即从荆南帅辟

  • 湛园题跋

    一卷。清姜宸英撰。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浙江慈溪人。70岁举进士,授编修。后因科场案牵连,死于狱中。曾参予纂修《明史》。能诗文,工书法。系清代文学家,有《湛园未定稿》、《苇间诗

  • 考古类编

    十二卷。清柴绍炳(生卒年不详)撰。柴绍炳著有《古韵通》。此书分三十三门。凡是有关典章制度,都摘录其指要,串联成篇。书中自序谓取便童蒙,比于《小学绀珠》之类,盖为举业后场设也。原名《通考纂要》。雍正甲辰

  • 纬略

    十二卷。南宋高似孙(生卒年不详)撰。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绍兴余姚(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历校书郎、会稽主簿、知处州。为官贪酷,谄事韩侂胄,为人所不齿。退居姚江著书,有《疏寮小集》、《郯录》、《砚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