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宣和书谱

宣和书谱

二十卷。不著撰人名字。宋徽宗赵佶(1082——1135)敕撰。《宣和书谱》记录宋徽宗时内府所藏诸帖,与《宣和画谱》作于同时。《宣和书潜》首卷收录晋、唐、梁、周历代诸帝王十二人书,其中尤以唐太宗、唐明皇手迹居多。从第二卷到第二十卷依次列篆、隶、正、行、草、八分等各体名家,其中篆隶为一卷,正书共四卷,行书共六卷,草书共七卷,最后一卷是八分书,后附制诏诰命。各书体之前都冠以叙论,依朝代顺序列各体书家,然后各系书家小传,兼品评其书学之风格源流,传后附法书目录。是书所收宋代书家,终止于蔡京、蔡卞、米芾,盖此书即为这三人所审定。此三人皆宋代书法大家,且米氏尤擅辨别,故著录《宣和书谱》,三人之才各得施展。据宋蔡绦(蔡京之子)《铁围山丛谈》中称见内府书目硬黄帖二王达三千八百余幅,颜鲁公墨迹亦达八百之余,而像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及李白、白居易等人的书帖更是无法胜数,惟两晋存者有限。今《宣和书谱》所收载王羲之帖仅二百四十三幅,王献之帖八十九幅,颜真卿帖也仅二十八幅,大概是著录者精汰细简以防鱼目之混而收之甚少,却也保存下丰富的书法史料。是书之编纂叙述详尽,议论简明;遗文佚事,也赖之以存,而且对于书法之见独到精细,编排体例亦佳。是书所收书目,不但是鉴赏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研究书学和书迹流传的宝贵资料。是书最早的版本是宋元间刊本,而后有明嘉靖刊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明嘉靖庚子杨升庵刊本、《八千卷楼》有明钞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8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顾逸点校本。

猜你喜欢

  • 御制回文诗

    一卷。著者佚名。是书只题“御制”字样,而《明史·艺文志》中又未著录过,不知是明代哪朝皇帝所作。集中诗分春、夏、秋、冬四景并作为诗题,有龙文、连环、八卦等诗体,共收诗二十八首,从内容上看都是一般的游戏性

  • 片玉词

    二卷。《补遗》一卷。宋周邦彦(1056-1121)撰。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为太学生,因献《汴都赋》,被神宗赏识,召为太乐正。哲宗时为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徽宗朝仕至徽

  • 续增乐至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胡书云修,李星根等纂,续道光裴志而作。《乐至县续志》光绪九年(1883)刻本,共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文、凡例、诸图。正文分为:卷一,沿革、疆域、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城池、公署、铺递、

  • 志乐辑略

    三卷。清倪元坦撰。元坦字畲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有《儒学入门》、《二曲集录要》、《老子参注》等。此《志乐辑略》凡三卷,系博考前人诸说以求散佚之古乐。卷一为黄钟之管,律吕图谱、五音、二变、变律半声

  • 经史问答

    十卷。清全祖望(1704-1755)撰。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自署鲒埼亭长。乾隆元年(1736)进士,选庶吉士。因忤首辅张廷玉,辞官返里,绝意仕途,主讲蕺山、端溪书院。读书著述,至老不辍。著有《鲒埼亭

  • 五经讲宗

    五卷。明颜茂猷(生卒年不详)撰。茂猷字光衷,福建漳州人。崇祯七年进士,特旨五部会元,礼部主事。作品有《六经纂要》、《五经讲宗》、《迪吉录》等。此书讲述《五经》宗旨,乃作者自抒心得。但是讲《易》之卦变,

  • 孝经

    ① 一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条。该书用吴澄考定之本,而略为推衍其义。凡题姓名者,皆澄之原文。自己所加则称“轼案”。书前有自序、梁份序、殷元福序。该书不标目第,自

  • 游南岳记

    ①一种,清金之俊撰。金之俊(1593-1670),字岂凡,又字彦章,号息斋。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明亡,降清,仍任原官。曾疏请下蠲租诏安抚民心,并荐明官丁启睿等多人。顺治二年(1645),条陈疏通

  • 诗故考异

    三十二卷。清徐华岳撰。华岳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嘉庆二年(1997年)进士。本书卷首有撰者自序。全录毛传郑笺,而节录孔颖达《正义》。齐、鲁、韩三家,见于宋王应麟《诗考》及他书者,亦全录之,附于传笺之

  • 武成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丁未,祀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