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文苑
八卷。明钟惺(1574-1624)撰。惺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行人,官至福建提学佥事。晚逃于禅。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古诗归》、《唐诗归》,当时称为竟陵体。又有《诸经图》、《诗合考》、《毛诗解》、《隐秀轩集》、《名媛诗归》、《周文归》、《宋文归》等。《左传文苑》由钟惺撰,孙批选。该书用评点时文的方法,对《左传》中比较可观的文句、段落详加评注,着重推求作文的方法。该书有明崇祯年间刊硃墨套印本。
八卷。明钟惺(1574-1624)撰。惺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行人,官至福建提学佥事。晚逃于禅。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古诗归》、《唐诗归》,当时称为竟陵体。又有《诸经图》、《诗合考》、《毛诗解》、《隐秀轩集》、《名媛诗归》、《周文归》、《宋文归》等。《左传文苑》由钟惺撰,孙批选。该书用评点时文的方法,对《左传》中比较可观的文句、段落详加评注,着重推求作文的方法。该书有明崇祯年间刊硃墨套印本。
七卷。清吴庆焘(约1900前后在世)撰。吴庆焘字宽仲,号烟然,榜名庆恩,字文鹿,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官江西候补道。本书系作者晚年自定稿卷。王乃征撰《弁言》说:“庆焘少作
十六卷。清朱之榛(生卒年不详)辑。朱之榛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光绪年间人。此书为丛书,共七种,包括清金玉相撰《锡麟宝训》四卷,亟斋居士撰《达生编》二卷,倪枝维撰《产宝》一卷,庄一夔撰《福幼编》一卷,吴
一卷。晋阮籍撰。辑佚书,清王谟(生平事迹见《乐经》条)辑。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博览群书,尤好老庄之学,与山涛、嵇康等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善弹琴,著有《乐记》,早已亡佚,《隋书》
一卷。没有撰者姓名。每篇后皆有陈澧评语,疑为张维屏所撰。因为张氏曾为湖北黄梅县令,篇中有“余尝自龙坪至黄梅”语,而张氏又素与陈澧相善。书中只有文章五篇,都是解说《禹贡》的。其说彭蠡,据《史记·封禅书》
(嘉庆十一年金陵刻本)。清孙星衍(1753-1818)撰。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又号芳茂山人。清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著名训诂学家。曾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官至山东督粮道。精研经史文字音韵训
十四卷。清钱坫(1744-1806)撰。钱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经学家、书法家,钱大昕兄之子,钱塘之弟。乾隆副贡,官陕西乾州、直隶州州判。钱坫曾游关中,为毕沅幕宾,与
十二卷 清释敏膺撰。释敏膺是苏州花山翠岩寺僧。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本集是其弟子圣药等人所编。外集皆诗文,凡七卷,内集五卷,皆语录佛经的唱词。僧人以佛经为内学,儒学为外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并加
四卷。汉服虔撰,清马国翰辑。服虔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改为虔,东汉著名经学家,生卒年不详。河南荥阳(今属河南省)人。少年时以清苦立志,入太学受业,有雅才,举孝廉。汉灵帝中平末拜九江太守,遭乱病卒于
一卷。宋杨尧弼撰。记载宋刘豫降金,被金人立为傀儡皇帝始末。书中载有诸如戒令、农桑、诏牒、官册、修十一税法、诏谕士民榜等政治、法令方面内容。杨尧弼曾为刘豫部下,豫败后复归宋,故其所记事多为亲见,较为真实
一卷。清王复礼撰。王复礼,钱塘(今杭州)人。此书成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王复礼则将此书进呈御览。故此书以“御览”题名。《御览孤山志》武林掌故丛编本,共一卷。分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