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影宋刊巾箱本八经

影宋刊巾箱本八经

不分卷。不著编者姓名。据宋景定《建康志·书籍门》记载:唐孔颖达奉敕撰修之《五经正义》在宋代有官方刊刻的监本、福建刊刻的闽本、浙江婺州刊刻的婺本。浙江湖州陆氏曾获宋刊巾箱本,学者们断为婺本。巾箱,亦称巾笈,古时放置头巾或文件书卷等物的小箱子。巾箱本,小开本的古书,因其可置巾箱中,故名。系后世袖珍本之滥觞。陆氏藏本结体方峭,笔锋犀利,体现了宋代福建刻工的风格,定为闽本无疑。明靖江本的《五经正义》就是根据闽本所刻,明人翻刻时,基本保持了宋本特色,只是在书页上加刻了上栏。清康熙年间的《秦刻九经》也是根据此本所刻。《秦刻九经》,今存八经。其中《周易》二十二页、《尚书》二十八页、《毛诗》四十页、《礼记》九十三页、《周礼》五十五页、《孝经》三页、《论语》十六页、《孟子》三十四页。宋刊《九经》、《三传》仅有此散帙。每半页二十行,每行二十七字。版框左右双栏,书口为细黑线,版心下方刻有刻工姓名,一二三字不等。补刻的书版则标明“系刊换”,或“某某板”的字样。因避宋讳,书中贞、桓、慎、惇皆缺末笔,大字不缺。可见此本为宋宁宗以前刊刻。书为袁寒云所藏,当时藏书各家视此为罕见的传世秘本。近代刻书家,江苏武进陶湘于1926年将此本影印行世。从陶氏影宋本八经来看,书行极密,字细如发。原本下落不明。而今只能从陶氏武进本窥得宋代九经格式。《影宋刊巾箱本八经》目录:《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此书有民国丙寅(1926年)涉园陶氏影宋本行世。

猜你喜欢

  • 七经楼文钞

    六卷。清蒋湘南(1795-1860?)撰。蒋湘南字子潇,河南固始人。道光五年(1825),督学使者吴巢松拔之于诸生中,目为中州第一人。翌年,入京都应朝考,此后数次应礼部试皆不第。直至二十一年(1841

  • 自娱吟草

    四卷。清金廷桂撰。生卒年未详。金廷桂字染香,自号石顽,江苏常熟人。诸生。生平勉学笃行,味道守真,喜读马班三史,于班书尤熟,成《三史札记》二十卷。其诗稿甚富。沈曾植为选一百八十五篇。金廷桂年逾八十,手定

  • 竹书纪年考证

    一卷。清张九镡撰。九镡字吾溪,号蓉湖,又号竹南,湖南湘潭人。生卒年不详。乾隆进士,改庶吉士,敬馆授编修。该书系九镡取《纪年》一书中有关于诗书春秋的内容,考证其得失,但却不尽依附于原书。如谓浞弑相后,书

  • 别本芦川归来集

    六卷。宋张元干(1067-1143)撰。元干,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又称芦川老隐,芦川长乐(今福建福州)人。生平详见(《芦川归来集》(辞目)。此集由《永乐大典》中聚集成编。共六卷,诗三卷,杂文三卷,末

  • 字林考逸

    ① 八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礼部主事,任四库全书纂修。通礼,精考据,尤长名物训诂,著作尚有《释缯》、《深衣释例》、《弁服释例》、《小学钩沈

  • 诗汎历枢

    ① 一卷。清孙珏辑。全书共计十一条。其中“建四始五际”条,“而八节通”是推度灾语(引见《困学纪闻》),将其置于“卯酉之际为革政”之上,显然是讹误。“卯酉之际为革政”,引见《诗正义》。另外,“大明在亥”

  • 桐薪

    三卷。明钱希言(生卒年不详)撰。钱希言字简栖,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撰有《剑》、《戏瑕》、《狯园》等书。生平事迹详见《剑》。此书主要杂取古今经史百家之学以及草木、虫鱼、珍奇、玩好等。以《淮南子·鸿烈》

  • 两河经略

    四卷。明潘季驯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前《潘司空奏疏》条。万历初年,黄河在高家堰决口,淮、扬、高宝之地全部被淹。潘季驯建议筑堤防,疏淤塞,论水势之强弱,复黄河之故道,条上六事,受到朝廷的肯定。《两河经

  • 章江集

    五卷。清安世鼎(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安世鼎字铸九,汉军镶红旗人,生卒年不详。由保德州知州官至江西巡抚。著有《雪桥诗话》,并行于世。本集所收皆江西任上所作,安世鼎自辑历官奏疏、公牍、条告诸篇,后面

  • 河防纪略

    四卷。清孙鼎臣撰。孙鼎臣,字子余,号芝房,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十九年(1859)充贵州乡试正考官。咸丰二年(1852)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著有《苍莨文集》。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