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成方切用

成方切用

十四卷。清吴仪洛(1736-1795)撰。吴仪洛字遵程,海盐(今属浙江)人。为当时名医。吴氏出身于藏书世家,其家收藏医药珍籍颇多。自童年起即攻考科举。乾隆初年弃儒学医,阅读家藏医书,并游于楚、粤、燕、赵等地,曾留四明(今属宁波)五年,阅览范氏天一阁之藏书,故读书广博,阅历亦深。后归里业医,资贫拯危,名噪一时。行医达四十年之久。著述较多,有《本草从新》、《伤寒分经》、《四诊须详》、《女科宜今》等书。吴氏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成》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综合二书,根据“方有宜古不宜今者”和“医贵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进行删改补充,收集古今成方一千一百余首,编撰而成,成书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其用意为“切于时用之方”、“而尤期用方者之切于病情也”(作者自序中语)。全书共二十二万字。首卷先论“方制总义”,次论“《内经》方”。然后依照方剂性类,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表散、涌吐、攻下、消导、和解、表里、祛风、祛寒、消暑、燥湿、润燥、泻火、除痰、杀虫、精带、胎产、婴孩、痈疡、眼目、救急等二十四门。卷末并附有《勿药之诠》一篇,集录养生家言,是调摄养生的专篇。此书每方先述适应证,次述药物组成、配伍、方义以及加减变化。条理赅括,词目明晰,注释引证,不厌其烦,对于使用注意要点,尤多经验之谈,是一部可资临床参考的方书。书中如琥珀散治诸淋,在注解中辨析诸淋之病因、病机及辨证特征、药物配伍的内在联系等,简明扼要,颇为详明,对初学者甚有裨益;同时选方大多切合临床实用,便于查考。卷末附篇不仅介绍了气功锻炼的方法,还着重阐述了防病养生的知识,强调预防为主的重要,正如吴氏所言:“使人知谨疾而却病,不犹胜于修药而求医也乎?”此书与《医方集解》比较,收方更多,条理更明,引证更详,更切实用。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硖川利济堂刊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瓶花书屋校刊本,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化学鉴原补编

    六卷附一卷。不著撰人,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寿笔述。《化学鉴原补编》六卷,卷一至卷四论非金类;卷五卷六论金类;附卷专论体积分剂。从内容而论,该书与《化学鉴原》并非出自一人所撰。可能是

  • 除邪纪略

    一卷。清杨搢撰。杨搢,字蕴山,江苏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他是两江总督百龄的幕僚(自称其“治下”)。嘉庆二十年(1815年)二月,江南收园教徒方荣升,自号“蓬莱无极老祖”,刻有“九角龙文印记”一颗,

  • 南岳志

    ①八卷。清高自位、旷敏本同撰。高自位,官湖南衡山县知县。旷敏本,邑庶堂。《南岳志》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共八卷。首星次。次图考。次形胜。次祀典。次书院。次寺观。次物产。次田赋。次古迹。次碑碣。次

  • 王氏丧服要记

    一卷。魏王肃(详见《仪礼注》)撰,清马国翰辑。是书对《丧服》之义加以发挥。如亲丧君来吊节,根据《土丧礼》及《丧大记》;三年丧终服不吊,及有小功丧服,改葬父母节,根据《杂记》;老疾三谏去者节,根据《丧服

  • 湖山集

    十卷。宋吴芾(1104-1183)撰。吴芾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迁秘书省正字,以不附秦桧劾罢。后除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孝宗即位,累迁礼部侍郎,以

  • 龙吟草甲乙集

    二卷。清孙景贤(1880-1919)撰。孙景贤,字希孟,号龙尾,江苏常熟人。其父孙国桢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及第,官户部主事,能属文,善诗词。孙景贤童年早慧,继承家学,苦心孤诣,亦能诗工词。进入民

  • 紫微杂记

    见《紫微杂说》。

  • 从戎纪略

    不分卷。清末朱洪章(生卒年不详)撰。洪章字焕文,贵州黎平人,咸丰六年(1856年)入湘军,从曾国荃转战江西安徽,积功擢至总兵。为曾国荃出谋并身先士卒攻下金陵。该书所记自道光末叶起,止于同治三年(186

  • 热河志

    一百二十卷。清和珅、梁国治纂修。和珅(1714-1799),字致斋,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轻车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受高宗赏识。四十一年(1776)授户部侍郎,

  • 永济县志

    二十四卷。清李荣和、刘钟麟修,张元懋纂。李荣和字木庵,河北安国县人。拔贡出身,光绪四年(1878)由岚县调任永济县知县。设县以来,百有余年,未经修志。光绪十二年,荣和取康熙三年之州志,与乾隆十九年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