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敬斋古今黈

敬斋古今黈

八卷。金末元初李冶(1192-1279)撰。李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属河北)人。生平事迹详见《测圆海镜》。此书原分四十卷,后散佚,今传本仅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每类各二卷。《汉书·东方朔传》有“黈纩充耳,所以塞聪”之语,颜师古注曰:“示不外听”。李冶专精覃思,穿穴古今,以成是书,特取“不外听”之意,以定书名。是书专为考订经、史、子、集而作,遇有疑义,一一详辨,以考证佐其议论,词锋骏利,博辨不穷。其说经,自汉唐以来诸儒传疏,以至两宋程、朱绪论,皆折衷会通,无所偏主。其论史及论子书,于司马迁、班固、范晔、司马彪、令狐德棻、欧阳修等史学家记录之非,杨倞、李轨、宋咸、成元英、王砅等注释之误,无不剖别纠正。其评诗文,于训诂之异同、体制之正变,抉摘亦极为精审。书中说毛诗》草虫阜螽一条云:“师说相承,五经大抵如此,学者只可以意求之,胶者不卓,不胶则卓矣。”是其著书之大旨。所考,可取之处颇多,如,辨《史记》微子面缚,左牵羊,右把茅,乃其从者牵之把之,司马迁所记不谬,孔颖达书《正义》所驳为非;辨郑语收经入行姟极,谓经即京,姟即垓,韦昭不当注经为常;辨《论语》五十以学易,谓《论语》为未学易时语,《史记》所载,则作十翼后语,不必改五十字作卒;辨《孟子》龙断,即《列子》所谓冀之南、汉之北无陇断焉;辨《史记》自叙,瓯、骆相攻,谓当为闽、越相攻;辨张耒书邹阳传后,谓韩安国实两见长公主,《汉书》不误,而张耒误;辨《汉书》卫青传三千一十七级,谓级字蒙上斩字,颜师古误蒙上捕字,遂以活捉俘虏为级;辨《魏志》穿方负土,谓即《算经》之立方定率;辨《吴志》孙权告天文,谓不当呼上帝为尔;辨《资治通鉴》握槊不辍,谓胡三省误以长行局为长矛;辨古者私家及官衙皆可称朝,引《后汉书》刘宠、成瑨及《左传》伯有事为证;辨佝偻文人承蜩所以供食,引《内则》郑元注、《荀子》杨倞注为证;辨《吴都赋》子长啸当是常笑,引《山海经》为证,等等,皆具有根据。所引《战国策》蔡圣侯因是已君王之事,“因是已”二已字,今本并作以,证以李善注阮籍《咏怀诗》所引,实作已字。足以考订古今本同异。又如,《大学》絜矩,今本章句作絜度,李冶所见本则作絜围束;苏轼《赤壁赋》,今本作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李冶所见本则作共食,而驳一本作共乐之非,等等,足以广闻见。书中又谓蚩尤之名,取义于蚩蚩之尤;谓《内则》一篇卑鄙烦猥,大类世所传食纂;谓《中庸》素隐行怪乃素餐之素;谓孟子兄戴盖为一句,禄万钟为一句,戴盖即乘轩之义。《四库全书总目》谓这几处议论“不免于好为僻论,横生别解。”其实,作为一家之言,不必苛责。书中亦有偶尔失考处,如,淳化阁帖汉章帝书千字文,米芾书史、黄伯思法帖刊误,秦观淮海集俱以为伪帖,而李冶据以驳千字文非周兴嗣作;《太平广记》载徐浦盐官李伯禽戏侮庙神,其事在贞元中,具有年月,而李冶即以为李白之子李伯禽,疏于考证。综观全书,不失为考据精审之作,在宋元笔记小说中,其典核可比孙弈、王观国,博赡可比洪迈、王应麟,有元一代未有能超过者,足资治经、史、文化者参考。原本四十卷,后散佚,见于《永乐大典》者不及十分之四五。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抄出,重新编为八卷。清人陆心源又辑有《敬斋古今黈拾遗》,可资参考。今传本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海山仙馆丛书》、《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藕香零拾》本作《敬斋古今黈》十二卷、《逸文》二卷、《附录》一卷。

猜你喜欢

  • 东朝记

    一卷。原题海上王泌著。王泌,生平事迹不详。因懿文太子最初读书大本堂,故题书名《东朝记》。是书记述明懿文太子和建文帝诸事迹。多为《明史》未载,或有异。有《广百川学海》本。

  • 关帝纪定本

    四卷。明戴光启、邵潜同编。光启字方廷。潜字潜夫,皆江都(今属江苏)人,生卒仕履均不详。关帝即三国刘蜀大将关羽,有关他的事迹,元明间,胡琦、吴浚、吕楠、胡三省诸人皆曾各纂辑成书,戴光启、邵潜二人有感于诸

  • 春秋左氏传述义

    一卷。隋刘炫(详见《春秋规过》条)撰,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条)辑。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辑录《春秋述义》二卷,见前。黄奭此本大抵也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辑得,勒为

  • 公羊礼说

    一卷。清凌曙撰。该书对《公羊传》中的一些典礼进行了解说,大体上本于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对一些他认为不当的说法进行了驳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江都凌氏蜚云阁刊本(收入《凌氏

  • 岭上纪行

    一卷。明彭孙贻撰。彭孙贻,字仲谋,江苏海盐人,此编纪自海盐入赣往返行程,为日记本,记当时乱后凄凉情状,兼及金声桓、王得仁倡乱事。

  • 心斋十种

    十九卷。清任兆麟(详见《有竹居集》)辑。是书收《夏小正补注》四卷、《石鼓文集释》一卷、《尸子》三卷附录一卷(任兆麟校定补遗)、《四民月令》一卷(汉崔实撰,任兆麟辑)、《襄阳耆旧记》三卷(晋习凿齿撰,任

  • 汉魏石经残字叙录

    一卷(排印本)。王献唐(1897-1960)、屈万里(1907-1979)合著。王献唐,名琯,字献唐,后以字行,山东日照人。1929年任山东图书馆馆长,搜罗乡邦文献及钟鼎彝器、泉币、钵印、封泥、石刻、

  • 东轩笔录

    十五卷。宋魏泰撰,生卒年不详。魏泰字道辅,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有口才,善作文章,好伪托他人名作书,如《志怪集》、《括异志》托名张师正作;《碧云騢》托梅尧臣名作。用己名所作之书有《临汉隐居集》,《临汉

  • 续小学

    六卷。清代叶鉁撰。叶鉁号潜夫,嘉善(今浙江北部)人。此书成于康熙辛未年(1619),此书因朱熹《小学》一书内容到宋而止,所以作者摘录宋到明代诸儒的修身处事的言、行,接朱熹《小学》之后续写而成,全书仍以

  • 澄远堂三世诗存

    八卷。清李绳远(1633-1708)编。生平详见《姓氏谱》条。本书为李氏家族诗合集。所收其曾祖父李应征《藿园诗存》六卷,祖父李士标《苍雪斋诗存》一卷,父李寅《视彼亭诗存》一卷。其中,李应征之诗有《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