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泉子集

文泉子集

一卷。唐刘蜕(约860年前后在世)撰。刘蜕,字复愚,号破天荒,自号文泉子,长沙(今属湖南省)人,生卒年均不详。大中进士,诗文家。曾任左拾遗,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因上疏弹劾右拾遗令狐滈恃权纳货罪,触忤宰相令狐绹,谪华阴令。后迁中书舍人,官终商州刺史。著有《文泉子集》。其文寓意深刻,亦多奇奥。讽刺时政,大旨与元结相出入。善长五言古诗。文章常以愤激之辞讥讽黑暗现实,如说:“昏夜之盗为小人,衰乱之盗为丈夫”(《疏亡》)。他甚至抨击腐败的统治者:“胡不戮狡胥兮徇此洁严?胡不罪己之不正兮去此贪婪?”(《悯祷辞》)刘熙载曾说:“刘蜕文意欲自成一子,如《山书》十八篇、《古渔父》四篇,辞若僻而寄托未尝不远。学《楚辞》尤有深致,《哀湘竹》、《下清江》、《招帝子》虽止三章,颇得《九歌》遗意。”(《艺概》卷一《文概》)。此集《四库全书》据纪昀家藏本录入,题为《文泉子》一卷。是集前有自序曰:“自褐衣以后,辛卯以来,辛丑以前,收其微词属意古今上下间者为内、外篇。复收其怨抑颂记婴于仁义者杂为诸篇焉。物不可以终杂,故离为十卷。离则名之不绝,故授之以为文泉。盖覃以九流之旨曰文,配以不竭之义曰泉。此本为崇祯十三年(1640)闽人韩锡所编,仅得一卷。现有最早的刻本,是明天启四年(1624)吴香非问青堂本,六卷,题为《刘蜕集》,系明人辑本。《四部丛刊》即收有此本。《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都著录有《文泉子》十卷,但旧本未流传至今。在明末崇祯年间,《刘蜕集》曾数次刊刻,但是源于问青堂本的覆刻本。《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文泉子集》一卷,是明代崇祯年间的辑本。《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一存其诗一首,断句一则,《全唐文》卷七八九存其文一卷。

猜你喜欢

  • 沁源县续志

    四卷。清董余三纂修。董余三字砚塘,河北丰润县人,出身进士,光绪六年(1880)任沁源县知县。董余三掌沁源后,见乾隆五十二年知县韩瑛修志,又已一百五十余年未修,其间人物之增、事迹之变,均有不能不续之势,

  • 炊闻词

    二卷。清王士禄(1626——1637)撰。士禄字子底,号西樵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二起二落。著有《读史蒙拾》。《炊闻词》原名《炊闻危语》,前有士禄自序,

  • 溪田文集

    十一卷。《补遗》一卷。明马理(1474-1555)撰。马理字伯循,(一作伯原)陕西三原人。正德时举进士。官至光禄卿。马理少从王恕游,务为笃实之学。著有《周易赞义》。此集共文六卷,诗五卷。补遗一卷,有文

  • 经世硕画

    三卷。明辛全(见《衡门芹》)撰。此书辑录前代有关治道的事迹和议论。分为二门,一曰《圣典采据》,皆记所谓自明太祖至明英宗五朝的善政。二曰《定论采据》,皆为宋明诸儒的论说,附有北魏至唐代的四条。书为其门人

  • 二十一种诗诀

    十卷。清李其彭辑。李其彭字可年,山东巨野人。家本世胄,三世能文。是书仿《津逮秘书》之例,辑古今论诗之作,及其乡人王渔洋、赵秋谷、张萧亭诗话,以书籍多寡,汇为一册,不分时代。时《渔洋诗话》尚未刊行,仅据

  • 宋景文公笔记

    见《笔记》。

  • 南韵斋帖

    四卷。清荣郡王绵亿书。绵亿为荣纯亲王永琪之子,谥曰恪。永琪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之第五子。此帖于嘉庆时刻成。内容不按卷次,为《书七种》、《和御制诗》、《临米帖》、《〈孝经〉古本》、《临赵文敏〈兰亭〉》、楷书

  • 永历实记

    即《永历实录》。

  • 易象授蒙

    一卷。清胡翔瀛撰。翔瀛字峄阳,山东即墨人。康熙时贡生。此书由作者自序,胡氏认为周易六十四卦皆与日常生活相关,是修己治人之道。此书是为家塾训蒙之书,仅取六十四象以示易学之门径,文中间或附有其于洛闽之地的

  • 读易随抄

    无卷数。不著撰人名氏,也没有序目。其书采用反对之说,除了乾、坤、颐、大过、坎、离六卦两名并列外,其余的五十八卦都每二卦顺逆相对画之,所解多参以人事。虽然以随抄为名,其实是杂采诸家之言而融贯以己意,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