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汇隽
二十四卷。明孙丕显(生卒年不详)撰。孙丕显字启周,自称闽人。其书共分二十九门。抄撮类书,体例较为烦杂。
二十四卷。明孙丕显(生卒年不详)撰。孙丕显字启周,自称闽人。其书共分二十九门。抄撮类书,体例较为烦杂。
四卷。明唐枢(详见《易脩墨守》)撰。唐枢著述颇多,《四库全书总目》就介绍其十种书(均为存目)。《唐氏三种》收《周礼因论》一卷、《证道编摘要》一卷、《国琛集》二卷。《周礼因论》详述周代典章制度,《国琛集
十卷。清赵允怀(1792-1839)撰。赵允怀,字孝存,又字訚乡,江苏常熟人幼学诗于孙子潇太史,学文于太仓徐石渠。尝沿宛陵登敬亭,溯泾川寻太白游处,泛西湖、渡钱塘、过严岭、访钓台遗址,又登洞庭探林屋之
十种,九百零三卷。清高宗敕辑。清乾隆十一年(1746),高宗弘历命刻袖珍板书十种,“古香斋”是弘历为皇子时读书之地,因以为名。所刻十种为:《资治通鉴纲目》二十卷、《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御选古文渊鉴
一卷。又称《后画品录》、《续画品录》。南朝陈姚最撰,其生平不详。姚最值社会动荡之际,由梁入陈。姚最对谢赫之《古画品录》所分品第不满,尤其对顾恺之被列为第三品、居陆探微之下,颇感不平,而认为顾氏绘画古今
也称《宋朝事实类苑》,又名《皇宋事宝类苑》、《皇朝类苑》等,六十三卷。北宋末南宋初江少虞(生卒年不详)撰。江少虞字虞仲,衢州常山(今属浙江)人。政和进士,调天台学官,后历任建、饶、吉三州太守,左朝清大
见《周生子要论》。
一卷。清王士祯(生平详见《十种唐诗选》辞目)编。康熙四十年(1701),王士祯官刑部尚书时,乞假返里,改葬其亲,载书数车以归。其门人扬州禹之鼎绘成该图。一时文人名士多为题咏。士祯将其汇集成编。图后首载
四卷。清陈策(生卒年不详)撰。陈策字嘉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此书依韵分编,每字下首列《说文》,次大篆,次钟鼎文。不载所引书名,注极粗略,对于字体无所辨证。大抵是供镌刻印章所用。《四库提要》据浙江
十三卷。清李振裕(约1685前后在世)撰。生平见《别本白石山房稿》(辞目)。本集有诗三卷、文九卷,又附江南所作诗一卷,为李振裕督学江南时所刊。前有施世纶、汪琬序。施世纶序中只述政绩,不涉及文章;汪琬《
十三种,一百零九卷。清陈春编辑。陈春字东为,萧山(今属浙江省)人。其人博学多闻,喜读书,与藏书家汪继培相交甚契,继培每得善本,必出以相示。陈春思欲流布秘籍,并以此娱亲,乃择选考证经史有裨实用者陆续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