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语校本

新语校本

二卷。清宋翔凤校(见《大学古义说》)。是书以《汉魏丛书》本《新语》为主,又从孙星衍处,得《子汇》本,姜思复本,及旧影抄明胡维新本,参互校订。抄本内有红笔漆改,星衍跋云,不知何人据何本所增,此书校语称“别本者”,即指此也。宋翔凤虽据汉魏本,然亦择善而从,成一家之定本,中间引孙星衍说一节,严可均说二节,以意校者,不改原文。唯《子汇》本多有妄自增补的。故翔凤据《子汇》本改本书的,非常谨慎。《辨惑》篇,“何以当背众多,”依《子汇》本,改“当背”为“党口”,“齐人鼓噪而起,”依《子汇》改“噪”为“澡”。“首足异河而出,”依《子汇》改“河”为“门”。《穀梁传》亦作“门”。《慎微》篇,“雕冢文邪”,依《子汇》改“邪”为“彩”。其余《子汇》与本书异者,皆未移易原文,唯据《群书治要》改订者甚多,盖《治要》引书,仅有删节,而没有增改。即就翔凤所引论之,《无为》篇云,“百川无西行者,小象大而少从多也,此据《治要》改正者,《意林》所引,与《治要》同。”《思务》篇云:“远于义者,不可动以利,又学问欲博,而行己欲敦,利字及博而行已四字,并依《治要》改补者,而宋盛如梓庶斋老学从谈所引,与《治要》正同,此足以证其可据矣。其余依《文选注》及《太平御览》校改的,亦多可信。如果将《子汇》异文,只注于下,不改本书,可称完璧,然在清代校本中,较为精密。有《浮溪精舍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淳朴园稿

    三卷。《外集》一卷。明沈祐撰。沈祐,字天用,号紫薇硖山人。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间以资进,官周府典膳。置宅于紫薇山下,构园曰“淳朴”。园内有“涵虚阁”、“藕花湾”、“白鸥沙”、“柳塘渡江”、“通

  • 越缦堂骈体文

    四卷。附《散体文》一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字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学识渊博,对史学功

  • 画学秘诀

    一卷。旧本题为王维撰。王维生平已有著录。王维以诗享名于开元、天宝间,其书、画各尽其妙,为当时名流大家。相传王维所做《山水论》、《山水诀》,都是画工口诀,但王缙所编的《王维集》,却不见此篇。况且该书始著

  • 运筹纲目

    八卷。决胜纲目 十卷。明叶梦熊撰。梦熊字南兆,归善(今广东惠阳)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己丑年(1529)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事迹附见《明史》卷二百二十八《魏学曾传》。此书乃其以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三

  • 施氏七书讲义

    见《七书讲义》。

  • 三阶佛法

    四卷。隋代释信行(540-594)撰。信行,俗姓王,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人。三阶教的创立者。自小出家为僧,他执意刻求佛法,博涉经论,学而不厌。参佛尽礼尤为僧俗称道,每逢塔像必周行礼拜。后于相州法

  • 大学发微

    二卷。刘次源撰。是书首有刘次源自序,次以经传分篇释例。卷一为《大学》经,卷二为《大学》传。传又分《诚意篇》、《正修篇》、《修齐篇》、《齐治篇》、《治平篇》。《戴记》本无经字,也无传某篇字,特为标出,以

  • 孝经严氏注

    一卷。梁严植之撰。清马国翰编辑。严植之字孝源,秭归(今属湖北)人,南朝梁经学家。官至中抚记室参军,兼博士。笃好郑学,撰《凶礼仪注》四百七十九卷。隋志有“梁王经博士严植之《孝经注》一卷”,书已亡佚。据史

  • 何邵公孝经义

    一卷。汉何休注,清黄朝槐辑。何休(129-182),字邵公,任城樊县(今山东济宁东北)人,东汉今文学大师。最精《公羊传》,著述有《春秋公羊解诂》、《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今存辑本),

  • 曼陀罗寱词

    一卷。清沈曾植(1851——1922)撰。沈曾植,字子培,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刑部主事,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历任江西广信知府、安徽提学,安徽布政使,护理安徽巡抚。宣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