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无能子

无能子

三卷。唐无名氏撰。无能子,不知姓名。据《无能子序》称:无能子,少博学寡欲,长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无能子因避兵火之乱,居无常所,冻饿难免。光启三年(887)无能子寓于左辅景氏民舍,常昼卧而笔札一二纸,怀之而不示于人,从仲春壬申至季春已亥,写满数十纸而囊之,似有所著。编者得之析为三十四篇,编为上中下三卷。即为今所见《无能子》。据序文中几处用“余”以区别无能子,觉此书作者与编者似为二人,书中内容似无能子书稿又经编者整理,序文也是编者所加。《无能子》一书分三卷,上卷总论天地万物生成演变之理,中卷论述国家兴衰及贤哲成败之史,下卷设问答及记录见闻和寓言。书中抨击乱世纷争是“圣人者之过”,主张修炼性命,自然无为,并言及服气、坐忘等修炼方法,提倡神仙解脱之说。总其要旨,是明自然之理,极性命之端,自然无作,性命无欲,略礼教而外事物(见《无能子序》),又杂释说以援佛入道。后世学者对此书颇为重视,《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等书均有著录,《道藏》和《四库全书》都全录其文。此书在流传中所记篇数有所不同。晁公武《读书志》称此书三十篇,与本书序言有异。今本篇目三十四篇,与序文所言相符。但今本有的篇目下只注“缺”而无文,还有的篇目内多出篇章而无目。多出篇数与所缺篇数相符,似为作者未加篇题而后编者使其李戴张冠,并于其他篇目下作注以为缺;或为后人窜入之文而杂其中。清《四库提要》与今人任继俞《道藏提要》对此书篇目注缺及多出之文都有考证。《道藏提要》考证尤详,是研究此书的重要参考资料。后世学者对此书评价不一,《四库提要》称其“多窃《庄》《列》之旨又杂以释氏之说,词旨颇浅。”但因其古而不废;近人则视其为不可多得的唐代古籍而留存。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春秋感精符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感精符》,大体上说天人感应及灾异符瑞之事。明人孙珏说:“此言一切灾祥,皆精神所感召,而天物来符,故多述人事。”(《古微书》)案

  • 孙文垣医案

    见《孙氏医案》。

  • 王荆文公集注

    八卷。清沈钦韩(1775-1831)注。沈钦韩,字文起,号小宛。原籍浙江吴兴,居于苏州木渎。清史学家,文学家。嘉庆举人,授安徽宁国府训导。精史地之学,长训诂考证,也善诗文。著有《两汉书疏证》、《水经注

  • 宠寿堂诗集

    三十卷。清张竞光(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张竞光,字觉庵,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工诗。此集每首诗后均列评语,其评语实属不必,多显冗杂,且喧宾夺主。这是明朝末年诗社积习的延续。有清初钞本。

  • 困学录集粹

    八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摹仿《读书录》、《居业录》二书体例,前六卷是作者各个时期在性理学说上的心得、笔记,第一、二卷题名为“河干公余”,第三、四、五卷题名为“闽署公余”,第七卷以下则是作者

  • 教家类纂

    八卷。明薛梦李(生卒年不详)编。薛梦李,字近泉,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摭取前人家训及劝善诸书荟萃成此编,并附以议论。共八卷,分四门,首为图说,次为

  • ■古丛刻

    十种,十一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所收为金石目录著作。金石学研究,始于宋代,当时多为据古代遗文,证经考史。近二百年,文物出土日多,金石学日见兴盛。此丛书收入刘鹗所藏甲骨,历代遗留

  • 易象援古

    无卷数。清申尔宣撰。申尔宣字伯言,河南人。此书是申尔宣本着他父亲申舒坦之意而撰成。其之所以叫“援古”,是因为想要“援古事以证易理”。大旨认为,程《传》引古释经的有六十余条,朱子《本义》引古释经的也有四

  • 学庸述易

    一卷。清华承彦著述。华承彦字屏周,直隶天津人。是书首有蒋兰畲序,称承彦学《易》近二十年,晚才求之《大学》、《中庸》,悟其节次,上同于《易》,节节疏解而证明,视以李光地等以大易说《中庸》者有别。次则自署

  • 兴国州志

    ①七卷,明唐宁修,林爱民纂,唐宁,字松泉,河南怀远人,举人,官兴国州知州。林爱民,字惟牧。福建福宁人,进士,以户部主事谪为兴国同知。宋绍熙四年(1193),知军赵善宣始纂图志六卷,或名潘廷立修,实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