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汉学考

易汉学考

二卷。清吴翊寅撰。吴翊寅,阳湖人。生平深于易学。著作除本书外,还有《易彖传大义述》二卷、《易爻例》一卷、《易汉学师承表》一卷。清代惠栋曾撰《易汉学》八卷,考辨孟喜、虞翻、京房、郑玄、荀爽五家易说,为时人宗仰,此书即仿《易汉学》体例,将西汉易学分为四派:即周、服等代表的训故举大义派;孟、京代表的阴阳灾变派;施、孟、梁、丘、京代表的章句师说派;费、高为代表的彖象释经派,并叙述了各派在东汉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其次又考孟氏、京氏、郑氏、荀氏、虞氏五家易学,对惠栋之说进行匡正。后附《易纬考》一卷,计二篇。辨别两汉易学流别、义训得失者一卷,计七篇,即“重卦考”“三易考”、“名义考”、“消息考”、“之变考”、“元享利贞考”、“七八九六考”。有广雅书局本。

猜你喜欢

  • 唐乐曲谱

    一卷。宋高似孙撰。似孙字续古,淳熙进士,历官校书郎、知州,著有《子略》、《纬略》、《砚笺》等。此书内容为唐太宗、高宗、代宗、德宗、文宗、武宗等朝所制乐曲。列出名目,并注明制作始末。其内容与郑樵《通志》

  • 江花梦

    二卷。清龙燮(1700-?)撰。龙燮,字二为,又字理侯,号改庵,又号雷岸、石栖,望江(今属安徽省)人。聪敏早慧,但久困科场。乾隆四年(1739),应博学鸿词科,以第四十八名取中,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校正

  • 封川县志

    二十二卷续志二卷,清方尚祖纂修,胡璇续纂修。方尚祖,字宗道,福建莆田人,举人,万历四十五年封川知县。胡璇,浙江山阴人,知县。明正德十一年(1516)乡进士陈绽,始编邑志,嘉靖间时有续修,万历间,邑人岑

  • 仪礼疑义

    四十八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吴氏撰有《三礼疑义》,此书即第二部。书本五十卷,今缺三十八、三十九两卷。体例与《周礼疑义》同。书首有雍正乙卯(1735)自序。是书辨驳郑注贾疏,有得有失。其

  • 霞外麈谈

    十卷。明周应治(生卒年不详)编。周应治,字君衡,鄞县(今浙江省鄞县)人。明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书中杨德周序称其为“观察”,但不知为何省何道。此书专辑隐逸高尚之事,共十卷,分霞想、鸿冥、恬尚、旷

  • 潘中丞集

    四卷。清潘宗洛(约1703前后在世)撰。潘宗洛,字书原,号巢云,又号垠谷,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八年(1688)举进士,官至湖南巡抚,常出入苗界,安抚苗民,致使苗族地方安定,政迹卓著。曾三次

  • 三代地理小记

    一卷。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前条。《三代地理小记》一书共有十篇文章:(1)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据《荀子·成相篇》、《左传》襄九年、定九年传、《竹书纪年》及《水经注》、《尚书》正义引《世本》,来解释《尚

  • 七颂堂识小录

    一卷。清刘体仁(1624-?)撰。体仁字公勇,颖川(今河南许昌)人。顺治时期诗人,进士,官吏部郎中。从孙奇逢问学。为人轻财重义,以交友为乐,与王士祯、汪婉友善。其诗多咏物赠答之作,表现闲情逸致。喜作画

  • 高明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于学修,黄之壁纂。于学,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监生,知县,康熙二十二年(1684)任。旧志始于嘉靖间,康熙八年(1669)县令鲁杰复修,十一年(1672),清朝廷诏令所在有司各辑

  • 心斋约言

    一卷。明王艮(1483-1541)撰。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生于从事盐业生产的灶户家庭,七岁受书乡塾。后因家境贫寒,随父经商。但他自学《孝经》、《论语》、《大学》,逢人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