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三传谳

春秋三传谳

二十二卷。宋叶梦得(详见《春秋传》)撰。知唐啖助、赵匡及宋孙复一反汉晋以来尊经重传之传统,提倡弃传求经,直于经寻求《春秋》大义,此风影响了整个宋代经学。叶氏亦受其影响,故此书摘抉三传是非,主于信经不信传,于《公羊》、《穀梁》多所驳诘。又认为《左传》作者不是孔子学生,乃战国时人,对《左传》亦多所批评。如认为诸侯世相朝为衰世之事,宰孔劝晋献公及鲁穆姜悔过之言皆是附会,批评十二次分十二国之谬,认为夹谷之会孔子沮齐景公事出于假托,堕郈、堕费不是孔子本意,诸侯出入有恶无恶、诸侯之卒或日或不日不必皆属褒贬,鲁侯之至与不至不可拘泥于成例等等。其论重训诂、详史实,虽有不当之处,但往往多出精深之论,叶梦得《春秋考序》自言其《春秋传》、《春秋谳》、《春秋考》三书关系:“自《谳》推之,知吾所正为不妄,而后可以观吾《考》;自《考》而推之,知吾所择而不诬,而后可以观吾《传》。”此书最早刻于开禧年间,原为三十卷。其中记《左传》四百四十二条,记《公羊》三百四十条,记《穀梁》四百四十条。元程端学作《春秋辨疑》时曾对此书多加引用,可见尚为完本。明时散佚。今本亦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分《左传谳》十卷,《公羊谳》、《穀梁谳》各六卷。但《左传》缺九十条,《公羊》缺六十五条,《穀梁》缺八十四条,已非完帙。此书无刻本传世,现存传抄《永乐大典》本。

猜你喜欢

  • 小雅

    见“小尔雅”。

  • 明亡述略

    二卷。清锁绿山人撰。锁绿山人真实姓名事迹及生卒年月均不详。《明亡述略》记明季亡国史实,首卷述崇祯帝及辅臣周延儒、温体仁事。又述孙承宗、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孙传庭、蔡懋德、周遇吉、秦良玉等围剿李自成

  • 洞方术图解

    二卷。清夏鸾翔(1823-1864)撰。夏鸾翔字紫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聪颖好学,精擅中算,与戴煦世好,为项名达高足,研习项、戴、徐(有壬)、李(善兰)诸家与西方微积分学甚钻。1863游广州,与邹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见《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 汉书

    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是奉汉明帝诏命,继续他父亲班彪之业修成《汉书》的。《汉书》并非班固一人所作。他的父亲班彪是

  • 魏忠贤轶事

    见《皇明中兴圣烈传》。

  • 东洲草堂诗钞

    二十七卷。诗余一卷。清何绍基(1799-1873)撰。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一作猿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少承家学,嗜读博闻,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人,次年举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

  • 说唐

    见《说唐演义全传》。

  • 尚书考异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

  • 左州志

    二卷,清李铨纂修。李铨,奉天铁岭(今辽宁省)人。康熙间任左州知州。明成化间始改流官,始立学校,文化渐开。明崇祯十三年(1640)州牧李之清《左州志序》,又梁方图‘序’,其书洇没无存。此编为知州李铨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