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传注

春秋传注

① 四卷。清李塨(详见《周易传注》)撰。该书成于雍正四年(1726)。自序说,后儒治《春秋》学,拘泥于褒贬之说,对日月名氏人师等分例树标,往往与经义不合。事实上,孔子作《春秋》,观其事则成败治乱了然,观其义而予夺褒贬昭然。义见则天子之迹见,改元即位、朝聘会盟、侵伐放杀、昏觌享唁、丧葬祭祀、搜狩兴作、甲兵赋税、封建县邑、利弊隆善,厘然可观。他认为《左传》只记事而不疏义,《公羊传》、《穀梁传》疏义又往往多误,于是作《春秋传注》四卷。李塨曾与著名学者毛奇龄游,又师事清初名儒颜元,故《春秋传注》一书对二人的观点多有采纳。该书有同治八年(1869)刻本。民国时徐世昌等辑《颜李丛书》,将该书采入其中,有民国十二年(1923)四存学会排印本。② 三十六卷。清严启隆撰。启隆字尔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明诸生。作者不满于解说《春秋》诸家之穿凿附会,故著此书。他认为,孔子欲讨伐陈恒而不获准,于是退而作《春秋》,借以告诫执掌鲁国政权的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又说《春秋》一字一句皆是鲁史旧文,孔子并未加以删削。此书意在扫除诸家之穿凿,然而矫枉过正,持论不免偏激,且其自身亦未能避免穿凿之弊。

猜你喜欢

  • 娱园丛刻

    十一种,十三卷。清许增(1824-1903)编。许增字益斋,号遇孙,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刻有《榆园丛刻》二十八种。《娱园丛刻》所收均为清代书画、碑版、文房用具等有关艺术鉴赏的著作,共十一种:孙承泽

  • 曾胡治兵语录

    十二章。近人蔡锷(1882-1916)辑。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湖南邵阳)人。幼家贫,被当地名士樊这锥收为免费弟子。十四岁中秀才,十六岁入长沙时务学堂。时提倡变法的谭嗣同任学堂总监,梁启

  • 孤忠录

    二卷。清末袁祖志(生卒年不详)辑。祖志,江苏上元人,袁枚曾孙,官上海知县,殉刘丽川之难。该书记吴可读尸谏始末。穆宗崩,无子,论序本有当立者,然两宫太后舍之而别立德宗,可读以为未合祖制,故以死谏。现有光

  • 颜氏字样

    一卷。唐颜师古撰。清汪庆黎辑。颜师古生平著述,见《匡谬正俗》。按:《中兴书目》著录颜师古《字样》一卷,《唐书·儒学传》云:“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颜元孙《干禄字书

  • 簠斋尺牍

    ① 不分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本书以册记,书中所录各信,均为陈氏与吴大澂讨论金石的函件。信尾所署年月,起自同治元年(1863),至光绪五年(1879)。信中所考订商榷者,

  • 樊川文集

    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唐杜牧(803-852)撰。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系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杜佑之孙。牧大和二年举进士、登贤良方正。先后出任校书郎、江西观察史、监

  • 意见

    一卷。明陈于陛(生卒年不详)撰。陈于陛字元忠,南充(四川省南充市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以翰林院编修参预编纂世宗、穆宗两朝实录,累迁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于陛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

  • 三代地理小记

    一卷。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前条。《三代地理小记》一书共有十篇文章:(1)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据《荀子·成相篇》、《左传》襄九年、定九年传、《竹书纪年》及《水经注》、《尚书》正义引《世本》,来解释《尚

  • 石渠宝笈

    四十四卷。清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宝、董邦达等人奉敕编撰。时乾隆九年(1744),与《秘殿珠林》同时稍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误为乾隆十九年。此书最先为“上谕”,次为

  • 粤风续九

    四卷。清吴淇(1615-1675)编。吴淇字伯其,号冉渠,雎州(今安徽宿县北部)人。是集凡四卷。为吴淇任浔州推官时,杂采其土人歌谣,又附猺、狼、僮歌数种,汇为一编而成。其云续九者,屈原有九章、九歌,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