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公羊经传通义

春秋公羊经传通义

十一卷,序一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一字撝约,号(xùn,同巽)轩,山东曲阜人,清代著名学者、经学家。乾隆辛卯(1771)进士,官翰林检讨。著述很多,有《大戴礼记补注》、《经学卮言》、《礼学卮言》、《诗声类》等等,后人合刊为《轩孔氏所著书》,《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又名《春秋公羊通义》)即其中之一种。孔广森少年时从戴震学,通《三礼》及《公羊春秋》。他认为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虽然精奥,但其中也有沿袭谬误和凭主观臆说的地方。于是综览诸家,兼采《左传》和《穀梁传》,撰成《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十一卷,序一卷。该书对《公羊春秋》的大义有所发明,对何休的说法有所驳正。如何休《春秋文谥例》解三科九旨说: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此二科六旨也;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孔广森却以天道、王法、人情为三科,认为《春秋》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天道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王法一曰让,二曰贬,三曰绝;人情一曰尊,二曰亲,三曰贤;这就是三科九旨。事实上,“三科九旨”之说并不见于《公羊传》中,何休之说未必站得住脚,孔广森另立新说也未必说得通。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说该书“不明家法,治今文经学者不宗。”《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对研究公羊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有嘉庆十七年(1812)孔广廉刊本,后又收入《轩孔氏所著书》。又有《皇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李诗钞述注

    十六卷。明林兆珂(约1589前后在世)撰。生平详见《毛诗多识编》辞目。是集为其守安庆时所刊。因李白游迹多在安徽,故选诗为注刻之。集中之诗分体选钞,每篇首笺故实,终加阐发。亦颇以考订为重,欲超过萧士赟、

  • 读尚书略记

    无卷数。明朱朝瑛(详见《读易略记》)撰。《读尚书略记》力辨攻古文《尚书》者之非,殊失深考。其注语亦不过敷衍文句大意,无甚创见。有《七经略记》本,标注此书三卷,藏于北京图书馆。而有清方德骥题款的,则收藏

  • 觉颠冥斋内言

    四卷。清唐才常(1867-1900)撰。唐才常字佛尘。湖南浏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曾任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的时务学堂分教习。1900年哥老会运动兴起时,唐才常积极参与,谋划起兵,被捕入狱,

  • 穀梁大义述

    三十卷。清柳兴恩(1793-1880)撰。兴恩原名兴宗,字宾叔,江苏丹徒人,道光十二年举人,清代经学家。受业于仪征阮元,初治《毛诗》,著《毛诗注疏纠补》三十卷。他认为《穀梁春秋》为千古绝学,唐以后无治

  • 祭义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乐以迎来,哀以送往,

  • 荔墙丛刻

    十三种,四十卷。清汪曰桢编。汪曰桢字刚木,号谢城,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咸丰年间举人。官至会稽教谕。精通史学、算学。丛书汇辑其自著五种,同时代学者著作八种,多为其家乡文献。这些著作为:汪

  • 读论孟笔记

    三卷。清方宗诚(1818-1888)撰。方宗诚字存之,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著有《春秋集义》十二卷,《同子通书讲义》一卷。是书卷首有宗诚自序,大旨就《集注》而推阐其义,不及名物训诂,对佛学老庄列之

  • 丰麓集

    七卷。明吴兆璧(约1628年前后在世)撰。吴兆璧,字文焕,一字子谷,号丰麓。江西金溪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三年(1615)、天启元年(1621)两中副榜,卒不第。以廪贡生官连州学正。此集皆所著杂文。

  • 易理汇参

    十二卷,清周馥撰。周馥字玉山,秋浦人,曾官直隶总督,卒谥慤慎。此书以程颐、朱熹的义理,陈抟、邵雍的数术说为原本,探讨《周易》易理。前八卷为正编,直接抄取《周易折中》的释解,用以发挥经义。后四卷为附篇末

  • 吴川县志

    十卷。清盛熙祚修,章国禄纂。盛熙祚,浙江嘉兴人,贡生,荐举试用,雍正八年(1730)知县。章国禄,江西瑞昌人,进士,雍正九年(1731)知县。旧志修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县令周应鳌,康熙间二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