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取义测

春秋取义测

十二卷。清法坤宏(1698-1785)撰。坤宏字直方,一字镜野,号迂斋,胶州(今山东半岛)人。乾隆时举人,官大理评事。治学以王阳明为宗,博通群经,尤深于《春秋》,著有《学古编》、《纲目要略》及《春秋取义测》行于世。该书按《春秋》十二公顺序,每公为一卷。各卷都首录《春秋》经文,然后逐条进行诠释。作者认为《春秋》取义微旨,寓于笔削之中。自周室东迁,王道废缺,孔子有圣德而无位,欲行其义,遂供鲁史进行表达。但《春秋》一书文辞简约,取义幽微,初学之士难以披寻,于是采择各家之说,参以己意,撰成该书,意在推测《春秋》之义。该书融会训释,标识端委,兼采三传之说,持论比较平允。但书中多以褒贬说经,注重对所谓“微言大义”的探求。该书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法坤宏的弟子胡纕兰手书,广东六书斋刊行。

猜你喜欢

  • 缊古堂增补陶朱公致富奇书

    十卷。无名氏撰。书前题“陈眉公原本,钟山烟霞逸叟增定”,实际上该书仍是《陶朱公致富奇书》的变种。该书十卷,又分为授时、耕稼、种植、蚕桑、畜牧、占释、商贾等七篇。该书现存于南京农学院。

  • 漳野文集

    八卷。明李新芳(约1538前后在世)撰。李新芳字元德,别号漳野,潞州(今山西长治)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漳野文集》。是集凡八卷。为其门人杨世卿所编。前六卷为杂文

  • 经学历史

    不分卷。清皮锡瑞(详见《经学通论》)撰。此书较系统地阐述了经学发展的历史。分为“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

  • 管见所及

    一卷、补遗一卷。清代奕赓撰。此书书名叫“管见所及”,意思是随笔而摘录记载下来的。书中主要内容均为清朝中掌故、旧闻、轶事等,尤其是以宫廷内族的杂事居多。书中记述了清圣祖以下皇子帝系及诸王的命名,记述了清

  • 通鉴纲目测海

    三卷。元何中(1265-1332)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年少钻研古学,家藏书万卷,手自校雠,与门人讲述《易》、《春秋》之学。至顺二年(1331),行省请讲授于龙兴路(今江西南

  • 印书

    二卷。明朱闻(其生平不详)纂,赵宦光(参见《六书长笺》)删。是书所收之字,《说文》之外,凡古文、籀文、汗简及印章习见字体皆录之,以备治印参考之用,故名《印书》。其编次大致以物类为别,起于纪数字终于鸟兽

  • 外科精义

    二卷。元齐德之(生卒年不详)撰。齐德之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曾为医学博士,任御药院外科太医。齐氏博采《内经》以后医学文献中诊治疮肿的论述,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刊于至元元年(1335),后在明代

  • 读孟子札记

    二卷。清罗泽南(1807-1856)撰。泽南字仲岳,又字子和,号功甫,湖南湘乡人。清理学家,著有《周易附说》、《人极衍义》及诗文集等。是书传说大义,对宋儒中主程朱而所得甚浅,尊濂、洛、关、闽,至等之孔

  • 明堂考

    三卷。清孙冯翼(生卒年不详)撰。孙冯翼,字凤埔,奉天承德县(今辽宁沈阳市)人。贵州巡抚孙日秉之子,以二品恩荫,援例为候选道。是书末题“嘉庆壬戌年九月十九日,承德孙冯翼凤卿氏校于白门中丞第之郑学斋”,知

  • 小仓山房文集

    二十四卷。《续》十卷。清袁枚(1716-1797)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论家。乾隆年间进士,历知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县,后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