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经传辨疑

春秋经传辨疑

一卷。童品(生卒不详)撰。童品字廷式,号慎斋,兰溪(今属浙江)人,明代经学家,弘治进士,官至兵部主事,以老致仕,因读书而失明,家居十九年而卒。此书是童氏为儒学生时所作,论《左传》所记事迹共九十三条,于三传异同者,大抵多主《左传》而驳《公》、《穀》。其《自序》云:“盖圣人之经,词义严正,本末详明,固无可疑,因传而有所疑耳。……《左氏》得本末之详,不能无附会之诬;《公》、《穀》得义例之精,不能无穿凿之弊,故文中子谓三传作而《春秋》散。”童氏亦不全信《左传》,如“卫杀其大夫孔达”条,《左传》载孔达乃自缢而死,童氏以为经书“卫杀”,则不当是自缢,且云“凡此之类,只当从经,不若无传之为愈”。此书对《胡传》亦多所驳正,如“春王正月”条以胡氏所谓不书隐公即位乃孔子削之为穿凿;“秋,翚帅师”条以为胡氏割裂经文,致使经之明者反晦,续者反断;“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条认为胡氏说“与”亦泥;“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条以胡氏所谓季姬私与鄫子遇为淫奔之说为无稽;又“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弗及”条,认为孔子但直书其事而齐鲁之罪自见,反对胡氏所谓“书人书侵罪齐,书追书至酅弗及罪鲁”之说。如此之类,皆能切中胡氏之弊。此书初刻于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久佚,《四库》系据抄书收录。现存天一阁抄本、《续金华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异文笺

    十三卷。清赵坦(1765-1828)撰。赵坦字宽夫,一字石侣,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诸生,道光辛已(1821)举孝廉方正,奏给六品顶戴。研究汉经师之说,著有《周易郑注引义》、《石经考》、《宝甓斋文

  • 遂初堂集

    三十九卷。清潘耒(1646-1708)撰。潘耒,字次耕,又字稼堂,又一说号稼堂,晚号止止居士。江苏吴江人,幼孤,天资奇慧,读书数行齐下,受业于同郡徐枋、顾炎武,颇得其传,淹贯群书。工诗文兼长经史,旁及

  • 宜略识字斋杂著

    不分卷。清代王敬之(生卒年不详)撰。王敬之为清代学者王念孙之子,著有《王敬之全书》。此书是作者七十岁至七十九岁间,每年完成一册,共九年而成,即为1855年成书。此书按年分册,体例不一,主要内容为诗文考

  • 金石表

    一卷。清曹溶撰。曹溶(1613-1685),字洁躬,号秋岳,秀水(今属浙江省)人。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监察御史。清代官至户部侍郎,出为广东布政使,后左迁山西阳和道。著有《崇祯五十宰相传》等书

  • 蒋子万机论

    一卷。三国时魏蒋济(?-249)撰。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属江苏省)人。曾任郡计吏,州别驾,正始中升太尉。嘉平元年(249),随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后不久病死。蒋济一生勤于著述,除《蒋子万机论》八

  • 列仙通记

    六十卷。清薛大训(生卒年不详)撰。薛大训,字六诂,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撰有《列仙通记》六十卷。《列仙通记》,原名《神仙通鉴》。继刘向《列仙传》之后,曾有葛洪《神仙传》、玉简《疑仙传》等书,记录古来神

  • 重校方言

    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卢文弨校。卢文弨(1717-1796)字绍弓,一作召弓,号矶鱼,又号抱经、石鱼、粲斋,晚年号弓父,学者称抱经先生。原名嗣宗。浙江余姚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授翰林

  • 诸儒学案

    八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刘元卿字调父,初号旋字,改号泸潇,安福(今属江西)人。隆庆举人。会试对策,极陈时弊,主考官不敢录取。归师同邑刘阳,遂绝意科名。后召为国子博士,擢礼部主事。未几,

  • 大易阐微录

    十二卷。清刘琯撰。刘琯字献白,枣强人。先天说在《周易》之上别尊伏羲易,其传出自陈抟之手,自《参同契》以外,并没有授受的确证,所以邵子之学朱子以为是《易》外别传。自元朝以来,诸儒互有衍说,也一直在相互攻

  • 俟医浅说

    一卷。英国虎伯(生卒年不详),英国石美玉(生卒年不详)译。此书论及病家宜知的急救知识。包括病房药柜、看护、小儿病症、大肠病症、伤科病症及中毒、传染症、产科及其他杂症十四篇。末附中西病证译名。此书通俗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