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权制

权制

八卷。陈澹然撰。澹然字静潭,安徽桐城人。据此书《序》知,其少孤失学,弱冠读《通鉴》,遂有志于中外方舆、政治之书。后来寓居金陵(今南京),专心研究天下山川形势,民俗政治,寻求济国济民之策。光绪十年(1884)法侵占越南。次年,英占缅甸。澹然深以为忧,撰《富强述要》六卷。光绪二十年(1894),日侵朝鲜,挑起中日甲午战争。陈氏感到国家安危迫在眉捷,又撰成后二卷。光绪二十四年(1898)将原书修订,增加新近资料,增补制器、设险、考工等内容。并将书名改为《权制》,取以权制变之意。此书共八卷,约十万言。全书九篇,篇名为总述、军地述、军势述、军情述、军材述、军饷述、军政述、军谋述、军本述。除“总述”外,其余各篇下又分若干子目、子目下又析分细目。如“军地述”分:东三省、外蒙古、新疆、青海等十六子目。于“东三省”下,又析宁古塔、乌苏里口、雅克萨、佟佳江口、皮岛等五个细目,可谓至细至悉。此书不但对国内各省有论述,并且对“泰西”诸国,如俄罗斯、英吉利、法兰西、日本、德国、美利坚等国俗、西俗之弊有记载。书中所述内容大至国家防御、将帅选拔等,小到军饷屯运、武器购买和制造等皆有述及,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有些篇章似嫌杂乱,观点也多有可议之处,如云“今之灭国以通商”,把亡国的原因归咎于通商,诚不足取。此书有清光绪庚子年(1990)刻本,山西大学图书馆、甘肃师大图书馆有藏。另有清光绪壬寅(1902)长沙徐崇立刊本,厦门大学图书馆等有藏。丛书《陈澹然三种》中也收录此书,上海图书馆有藏。

猜你喜欢

  • 诗经古音

    四卷。宋吴棫(约1100-1154)撰。吴棫字才老,同安(今福建厦门)人。宣和六年进士,绍兴中为太常丞,因忤秦桧出泉州通判。据徐蒇《韵补庐》称,棫著有《书裨传》、《诗补音》、《论语指掌考异续解》、《楚

  • 周易浅解

    四卷。清张步瀛撰。张步瀛字翰仙,河南新安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该编题其父含命意而步瀛笔受,过去房融在评《楞严经》时称为笔受,此注经而沿袭佛教的称法,可能是未检之故。其凡例说“家传易学已历六世

  • 扈从西巡日录

    一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撰。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巡视山西,驻骅五台山,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前往。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始于二月十二日,迄于三月初七日。凡山川古

  • 永鉴录

    二卷。明洪武中奉敕撰。《四库》馆臣在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列入存目。此书分二卷,六个子目,一曰笃亲亲之义、二曰失亲亲之义,以此训朝廷也。三曰善可为法、四曰恶可为戒、五曰立功国家

  • 易断辞

    一卷。清端木国瑚撰。该书为作者继《周易指》之后,援引孔颖达《周易正义》“断辞”之说所作的一部阐发周易要旨之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一)论三易本原;(二)论卦象之辞凡八事;(三)论乾之天体,坤之地势;

  • 西使记地理考证

    一卷。清丁谦(1843-1919)撰。丁谦,近代地理学家,字益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末举人,曾任象山县教谕,撰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元初,常德奉使西觐。《西使记》即记常德游历经过,作者为山西

  • 静观堂集

    十四卷。明顾潜(1471-1534)撰。顾潜,字孔昭,号桴斋,晚号西岩,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直隶提学御史,改马湖知府未任,罢归。著有《静观堂集》。是集凡十四卷。收诗

  • 王世周集

    二十卷。明王伯稠(1542-1614)撰。王伯稠,字世周,江苏昆山人。布衣终身。此集卷首有王世贞兄弟序,颇相推许。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称:“少谢博士弟子,肆力于歌诗,闭门拥被,悉取晋唐以下诸家,吟咀

  • 联句私钞

    四卷。明毛纪(1463-1545)编。毛纪,字维之。掖县(今山东)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举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纪学识丰富,著有《密勿稿》、《辞荣稿》等,并行于世。是书前有引一篇,称昔

  • 续高平县志

    十六卷。清陈学富、庆钟修,李廷一纂。庆钟字持盦,满洲人,出身进士,光绪三年(1877)任高平知县。后调署阳高,六年复任。《续高平县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此志系续同治六年知县龙汝霖志而作。可称之